标题:抹黑节:达斡尔族的迎新狂欢 内容: 白生花老人为重孙们抹黑祈福。 晚辈们给白生花老人拜年,送上祝福。 包鱼饺子,是祈福,也是对达斡尔族先辈的纪念。 在赞美家乡的歌声中,跳起云雀舞。 抹黑节,达斡尔语叫“霍乌都如”,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十六。 在他们看来,正月十五才是一年的终结,相当于除夕,新一年的生活从正月十六也就是抹黑节这天开始。 传说,抹黑节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 人们互相将对方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保佑庄稼丰收,百姓平安。 “小时候抹黑节非常热闹,早上小孩子还在睡觉,老人们已经逐个将孩子们的脸抹成个大黑脸。 等小孩子起了床,大人们一边串着门,一边互相抹黑祝福。 这一天的街上,到处都是满脸黑灰的达斡尔人,大家互相拜着晚年,热烈地拥抱祝福。 ”这是达斡尔族姑娘傲蕾承溦记忆中的30年前抹黑节的情景。 现在,许多达斡尔人都不过抹黑节了,只有近百岁的老人家中,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在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散居在阿西里乡、阿不都拉乡、哈拉哈巴克乡。 2月7日,笔者跟随达斡尔族姑娘傲蕾承溦,走进哈拉哈巴克乡91岁的达斡尔族老人白生花的家中,体验热闹的抹黑节。 ▲▲小煤炭,大抹黑,人人脸上黑黝黝白生花是傲蕾家族中的奶奶,老人一共生育了10个孩子,5个儿子,5个女儿。 如今,白生花家已经是四世同堂,她膝下有40多个孙子,重孙子辈也有20多人了。 白生花是达斡尔族中的长寿老人,每逢过年,来她家中拜年的晚辈很多,大家都想得到她的祝福。 正月十六这天,清晨8点一过,天还未亮,白生花老人就在大儿媳德英的搀扶下,来到重孙子们睡觉的房子。 儿媳妇手里握着一块黑炭,老人将手指在黑炭上蹭黑,然后挨个儿抹向重孙子们的脸上,边抹边为他们祈福。 老人抹黑后,儿媳妇德英也依次抹黑,为孙子们祈福。 为孩子们抹黑祈福,拉开了抹黑节的序幕。 德英说,记得她小的时候,孩子们在正月十五晚上睡觉前会把脸洗得干干净净的,第二天清晨起来脸就黑了。 有时候不知道,再用手蹭蹭,小脸就跟花猫一样。 德英的二女儿孟永红也想起儿时的抹黑节,半夜时,不知道哪个调皮的哥哥,起来用毛笔把她的脸画成了大花猫。 早上起来,人人都在笑话她。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回忆起抹黑节的趣事。 天渐渐亮了,几个孙女带着孩子们、拎着礼物回来了。 放下礼物,孙女们都进厨房忙碌起来。 白生花老人坐在厨房里一侧的火炕上,笑眯眯地看着大家伙忙碌着,不停地用达斡尔语逗着乐。 快11点时,老人的孙女傲娜回来了。 傲娜是塔城达斡尔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协会的秘书长,协会会长任少武也同行前来给白生花老人拜年。 傲娜的到来,掀起了老人家中抹黑节的高潮,厨房里忙碌的媳妇们纷纷转到里屋换了民族服装,然后一人找了一块黑炭握在手中,于是,一场抹黑大战开始了——先是媳妇们互相抹,然后媳妇们把白生花老人包围了,你一把,我一把,抹一下,说一句祝福的话,把老人的脸抹得不仅黑而且花。 老人乐得哈哈笑,丝毫不躲闪。 接着媳妇们又把客人包围了,任少武会长被抹得到处躲闪。 见此情景,几个媳妇更是围追堵截。 其实,抹黑节上,躲不是真躲,抹也不是乱抹,关键是那抹黑的过程,这也是接福、祈福的过程。 ▲▲鱼饺子,八种馅,抹黑节上逗乐子抹黑之后,在傲娜的招呼下,几个小媳妇一起配合着包饺子。 只见傲娜的手左右几下,一个小鱼饺子灵巧地诞生了。 傲娜说,达斡尔族祖祖辈辈在东北以捕鱼为生,100多年前西迁来到新疆,虽然不再捕鱼了,但是大家每年过抹黑节时必须吃鱼饺子,一是提醒后辈不忘祖先,二是祈祷年年有余。 小鱼饺子很快排起了队。 德英手中握着八样物品(棉花、盐巴、辣子、面团、煤炭、线、糖、钱)走过来,准备包在饺子里。 傲娜笑了起来,开始和德英互相调侃:“今年你要吃辣子! ”“今年你要吃煤炭呢! ”原来,在抹黑节吃饺子只是正餐前的游戏,吃饺子不是目的,关键是饺子里包的八样馅,都是有讲究的呢! 鱼饺子入锅了,不一会,德英招呼大家一起吃饺子。 以往吃饺子,都是主人夹给客人的,但独有抹黑节的饺子必须自己夹,是什么运气自己试试。 大家伙看着饺子互相戏说着。 白生花老人一口下去,只听“咯嘣”一声,老人喊了一声:“我吃着煤炭了! ”一桌子的后辈们笑得前俯后仰的。 原来这煤炭代表着黑心肠,心狠,这八种馅中,唯独煤炭有贬义。 往年,谁吃到煤炭都不吭声,偷偷吐出来,不敢让人知道,然而,老人面对后辈们却边笑边说:“我是黑美人,我是黑美人啊! ”老人的大儿子拉木加笑得更厉害了:“妈,您年龄这么大,还美人啊! ”老人也笑得更甜了:“谁年龄大啊,我才15岁,我年年都是15岁呢! ”德英接话快:“对对对,妈年年都只15岁呢,是黑美人。 ”老人笑了,脸上还带着黑灰。 看着满堂儿孙,笑得那样幸福。 突然,老人的重孙子龙龙吃到了线。 龙龙反应快,立刻端着杯子说:“我帮老奶奶吃上线了,祝福老奶奶长命百岁! ”这话乐得白生花老人嘴都合不拢。 接着,那寓意心软的棉花,嘴巴厉害的辣子,嘴甜的糖,发财的钱,丰衣足食的面团,还有代表最好祝福的盐巴,陆续被吃出来。 每吃到一样,大家都要逗乐半天。 ▲▲小调子,云雀舞,彩云深处有故乡吃罢鱼饺子,大家开始走席子。 几个媳妇很快将一桌正席摆好,拉木加负责倒酒,红酒,白酒,每人跟前必须有一杯。 拉木加说,达斡尔族的宴席上少不了酒,过春节更是少不了酒。 十多年前,达斡尔人互相拜年,只需要拎着一瓶酒出门就可以了,每进一户人家,将酒倒给主人敬一杯,将祝福送到,就可以去下一家了。 转一圈,酒喝完了,年也拜完了。 现在人们不会像以前那样拎着酒瓶拜年了,但拜年带的礼物中还是必须有酒。 席间,白生花老人举杯祝福后辈们:“祝福你们像我一样,年年15岁! ”媳妇们争着说:“那我年年12岁! ”12岁的重孙子龙龙不愿意了:“你们12岁,不就和我一样大了嘛。 ”快乐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喝下了老人真诚善良的祝福。 傲娜开始唱起歌:“故乡啊,我的故乡在彩云飘起的地方;彩云啊,我留恋你那迷人的模样;紫色的山谷,蓝色的河川,金色的田野,银色的牧场;母亲的笑脸,父老的目光,顽童的酒窝,姑娘的脸庞;故乡啊,我的故乡,彩云飘起的地方,故乡啊,我留恋你那迷人的模样……”媳妇们纷纷离席跳起云雀舞,欢快的舞姿讲述着今天达斡尔人在塔城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曲新疆达斡尔族歌唱家乡塔城的歌《彩云之乡》。 歌声中,白生花老人两眼晶莹。 她想起了她的爷爷奶奶告诉她,一定要记得达斡尔族的故乡在黑龙江畔。 而如今,雄伟的塔尔巴合台山脉,鲜花盛开的库鲁斯台大草原,源源流淌的喀浪谷尔河已经是她最难舍的故乡。 山一程,水一程,东北故乡的山山水水在祖辈们的故事中流传。 今天,塔城已经是新疆达斡尔族幸福的彩云之乡了。   发布时间:2025-04-23 08:56:3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