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科举制度对朝代的兴亡产生了哪些影响? 内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为何说科举的兴起会伴随着一个帝国的灭亡呢?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从隋代萌芽,贯穿了其后中国整个封建史。 世人唱诵科举的公正同时,却没发现,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损害了当时时代的掌握着---门阀士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凭借亲党关系影响国策进而获取利益的手段被“砍”掉了。 他们开始反击,他们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垂死挣扎后,摧毁了一个本来该在中华历史上大放光芒的帝国。 公元618年,大隋末代皇帝杨侑在东都洛阳放弃皇冠,大隋走完了他三十七年的国柞路途,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国柞之短,仅限于立国十五年的秦帝国。 然而,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 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幅员万里。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立国而后携大势吞没北齐和南方陈朝。 其后立国24年,大业皇帝即位,向西亲征吐谷浑,数月夷灭其国。 北击突厥,夺得圣人可汗之位,南平北越之叛乱,隋帝国威名遍布东南亚,可谓赫赫武功。 然而这个庞大的煌盛的帝国就在其后的短短十年内迅速走向衰败,最终被唐朝取代。 隋大业二年,全国有户约890万,口约4600万。 唐武德八年,全国户数不足300万,其中黄河下游地区直到贞观中期户数还不到70万,约为隋大业初年此三地所统计户数470万的七分之一。 隋末唐初,群雄并起,锋镝呼啸,虎跃鹰扬,气势恢宏。 而纷乱的群雄背后,隐藏着一匹看不见的狼。 那就是实际上操纵中土数百年的门阀士族,他们为一己私利,置天下不顾,置黎民于水深火热。 隋末唐初也是中央政权和地方豪族的斗争之路。 说到科举,就不得不说起科举最大的反对力量----中国的古代贵族,门阀。 有史记载,家天下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门阀制度是如何衰亡的。 大门阀从春秋战国兴起,古就有孟尝君门客三千。 周礼未崩坏之时,父传子,万万代。 门阀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到达顶峰。 南北朝时期国家混乱更迭,胡族入侵,国家的概念变得模糊,与此相对的是对家族观念的看重和对家族利益的谋取。 政治总是党同伐异,有什么“党”比亲戚还可靠呢。 于是门阀凭借手中的资源和血缘关系,可以轻易控制朝堂权利。 而为了出人头地,有才能的寒门士子被迫依附于大家族。 选官只看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度正是门阀政治的基础。 大一统朝代时期的门阀世家总是受到压制。 汉代孝武皇帝挟远征匈奴的赫赫武功和中央威望,以军功阶层和小地主为先锋,对国内慊并土地成风的门阀世家的铁血压制和打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阀的发展。 南北朝末期,随着隋朝的建立中国再次统一在一个旗帜下。 但隋文帝发现,国家百废待兴,门阀力量强大。 文官系统因为九品中正制度控制在门阀手里,军队里面的门阀痕迹更加明显。 在当时,皇帝只不过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门阀罢了。 此情此景,皇帝坐不住了,他开始动手。 皇帝改革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权。 自西晋以来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政治标志就是门阀士族的政治。 这几百年来不断更替的大小帝国中。 政权实际上都控制在背后的门阀士族手中。 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确保了这一政治格局的延续。 等到杨氏的大隋统一了中土,文皇帝借助统一的时代大浪,使得中枢威望空前高涨,他毫不犹豫地废弃了九品中正制,向“门阀士族”政治举起了锋利的屠刀,试图把中国分裂的根源,把可能推翻杨氏国祚的祸根,彻底铲除。 但延续了近四百年的“门阀士族”政治非常坚硬,这一刀是砍下去了,不过距离“门阀士族”政治的死亡却遥不可及。 隋炀帝接过了文帝的大棒。 皇帝改革的主旨是加强中央集权。 他催马扬鞭,意气风发,意欲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为自己建下秦皇汉武之功业,为杨氏的大隋建下万世之基业。 大业皇帝西征吐谷浑,数月夷灭其国,将失散多年的西域各国和大漠里的丝路重新拢回中央帝国羽翼。 而重头戏便是借着威望开始第一次改革。 帝国都城已经迁过去了,门阀受到的第一次打击已经让人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他们也开始反制。 隋炀帝开始西征高句丽,这也是加强中央权威,是第二步改革的开始。 门阀们开始行动了。 隋炀帝三征高丽,第一次亲征出动大隋士卒百万。 不会想到百万大军竟然被一个小小的高丽国打败了,而且近三十万将士战死疆场。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的事。 高丽国的军队有三十万吗? 一群蛮族拿什么击杀大隋近三十万将士。 突厥人强盛时期有控弦之士数十万,却一次次败于大隋,而大隋没有一次出动过二十万以上的大军。 大隋被高丽击败?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然而事实如此,帝国军队败退了,丢弃了堆积如山的辎重物资,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袍泽尸骨,不可不谓惨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期间涉及到的就是世家大族和皇帝的权力斗争. .. 关陇贵族和山东贵族. 河东世家们的斗争。 门阀支持的盗贼势力在大河两岸蜂拥而起,骚扰着帝国将士们的后勤血脉。 而在前线,门阀们指示控制的十二大将军府率领的大军互相倾轧,诋毁,手段残酷。 征高丽失败了,中央权威毁于一旦了,国力耗费殆尽,大隋十几年就灭亡了。 唐代皇族出身隋朝贵族,本身也是门阀,他们从隋朝的灭亡里看到了教训。 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后,马上开始削弱门阀的力量,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完善科举制的推行,减小中央对门阀们政治依赖。 第二,改善军事制度,卫府军官的选拔同时改变,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度。 合理的田制分科考试的选拔制度。 然后在以中央集团主政的基础上实现寒士一族的崛起并就此压制和削弱门阀世族。 唐代借此抑止门阀政治的发展。 由史观止,自唐代以后绵延数个朝代的有影响力的门阀大族已经不存在了。 门阀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了。 科举自从宋朝朱熹以后,新理学的发展,儒道越来越适合作为统治工具,而减少了其学术和思想的活力,以儒道为基础的科举制度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僵化。 到封建末期甚至出现了八股取士的标准。 但无论如何,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上,科举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5-05-12 08:27:37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