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樊哙只是一个屠夫,为何能成为汉朝的开国大将呢? 内容: 汉朝时期刘邦麾下的樊哙是最勇猛的战将,官拜大将军、左丞相。 但他的出身不是很好,在最初的时候樊哙只是一个屠夫,那他是怎么成为一代大将的呢? 西汉开国功臣中樊哙是功劳较大的一位,我认为他能从一个屠夫成长为刘邦麾下一员大将,主要是靠两点:一是忠心,二是勇猛。 忠心可以获得老板信任,获得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勇猛自然就是老家本领。 樊哙是和萧何、曹参一起早期拥戴刘邦起兵反秦的死党。 刘邦做了沛公以后,因为樊哙五大三粗勇猛像爆表,让樊哙做了自己的随从副官。 从此开启了南征北战的生涯,这樊哙仿佛天生为作战而生的。 “先登”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樊哙自从跟随刘邦起义作战,每逢作战必定攻城陷地。 我们来看看樊哙的战功:砀东一战,斩首十五级,被赐爵国大夫。 刘邦与章邯在濮阳大战,樊哙第一个登上城墙,斩首二十三级,被赐爵列大夫。 城阳一战,樊哙也是第一个登上城墙,攻下户牖,大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闻爵。 后来成武一战,斩首十四级,捕虏十六人,被赐爵五大夫。 刘邦与赵贲在开封以北大战,樊哙第一个登上城墙,斩候一人,斩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六人,被赐爵卿。 史书中还记载: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 西至郦,以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樊哙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共计: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 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正是凭借实实在在的战功,樊哙也由一个整天跟刘邦斯混的屠夫成长为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通过读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大战中,“先登”和“斩首”成了樊哙的代名词,可见其作战勇猛无比。 除了作战勇猛,樊哙还有个优点就是对刘邦很忠心,而且不是唯唯诺诺的愚忠。 刘邦率先进入汉中,被咸阳城阿房宫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冲昏了头脑,享乐的忘乎所以。 跟着这样流氓习性的主子底下的将士也都强取豪夺,咸阳城被搞得乌烟瘴气。 樊哙一看急眼了,杀了几个祸害老百姓的士兵,闯进宫压着火向刘邦进谏说这样做和当年的山大王没啥区别,劝他还军霸上。 只是他这个直筒子说话刘邦不爱听,最后还是巧舌如簧的张良又来分析利弊好言相劝才使得刘邦搬出咸阳,驻扎霸上,并做了著名的约法三章,稳住了民心。 《鸿门宴》,都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在项庄开始舞剑的时候,张良知道他想杀沛公,急忙出去找帮助,就有“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告诉他情况,然后就有了“樊哙鸿门宴营救高祖刘邦”这一美谈。 反过来想想,张良为什么找的是樊哙呢? 肯定不是想以樊哙凶猛的样子吓到敌人,这只能说明张良知道樊哙是很有智慧的,他以凶猛的样子客气的闯入了鸿门宴。 以豪爽的姿态博得项羽的好感,然后又推心置腹的给项羽聊天,让大家放松戒备,最后溜之大吉。 走的时候,刘邦说“就这样没告辞就走,不好吧”,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由此可见,樊哙对于鸿门宴情形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做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成功解救刘邦,被封舞阳侯。 刘邦称帝后,诸侯反叛不断,樊哙也是马不停蹄的为刘邦效力,就连“兵仙”韩信都是他活捉的。 因为樊哙这么多战绩又忠心耿耿,刘邦把吕后的妹妹吕媭嫁给了樊哙,可是这亲上加亲的关系却差点害死樊哙。 刘邦自觉病重,本来就对吕后干预朝政不满,很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的安危,樊哙去讨伐卢绾叛变时,刘邦听信谗言吕后和妹夫樊哙串通欲在自己百年以后图谋不轨,于是和陈平商议带周勃去杀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 没想到陈平老狐狸半道改了主意,抓了樊哙但没杀他,而是押着他回长安让刘邦亲自定夺,结果也该着樊哙不死,走到半路,刘邦等不及先驾崩了。 陈平不为难了,马不停蹄的回到长安在吕后面前邀功。 樊哙虚惊一场,恢复爵位和封邑,六年后(公元前189)去世,享年53岁。 想当年,樊哙追着白吃狗肉的刘邦要钱,后来见着又来蹭狗肉的刘邦就躲,有没有想到过后来会“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 发布时间:2025-06-10 08:29:25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