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汉文帝是怎样的皇帝?文景之治时期的汉朝有多强盛? 内容: 两千多年以前的三国时代,刘备从一介以卖草鞋为生的平民,一跃而成乱世英雄,建立了蜀汉,同曹魏、孙吴“三家分天下”。 他这种境遇倒是颇有几分祖宗的遗传。 西汉时期,也有一位皇帝,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然而,他的皇帝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奢华……“文景之治”有多强盛西汉高后八年,吕雉去世,代王刘恒入京即位,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发端。 在他的统治之下,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 这是中华文明进入封建帝国时代以来,第一个盛世。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而且还为武帝征伐匈奴,建立更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是一个养精蓄锐的时期,人民休养生息。 起初,西汉的大诸侯封国不过万家,小诸侯也仅有五六百户。 到了文景之治时,因为流民得以归还田园,人口户籍迅速繁衍生息。 列侯等级的封国也有三四万户,相比从前富庶不知多少倍。 而且,随着流民归田,农业得以发展,粮食的增多,供过于求,使得粮价降低,百姓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进而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发展文化上的乐趣。 在思想上,黄老学派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诞生,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 同时,还允许多种学派思想存在、并行发展,为了后来董仲舒“大一统”儒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国家鼓励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还抑制豪强、减轻杂税。 并且,先后颁布了《振贷诏》、《养老诏》等律令,以此来维护贫苦年老者的利益,不为贵族实力和地方豪强所侵占。 在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情况下,国家财政不断地得到充实。 文景时期,国家财政同建国初期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文献记载,“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也就是说,当时国家存钱的府库已经快要装不下了,仅仅京师一年就能累计上万的巨款。 粮食收获剧增,国家的粮仓不是因为缺粮而苦恼,反而是苦恼粮食太多,导致浪费而不能食用。 由此可见,当时文、景二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确对西汉的强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强大的国家之下,北方少数民族和南越蛮夷等自然感到畏惧,纷纷俯首称臣。 就比如,吕后时期一直无法抚平同南越国的战争。 文帝即位之后,便改变政策,该扼杀为安抚,向南越提供了合作贸易的前景和机会,进而使两国保持多年相安友好的关系。 这对于加强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友谊和团结,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盛世之下,却厉行节约在这样的盛世之下,汉文帝刘恒并未忘记自己的为政根本,并未骄奢淫欲,自始自终都仁厚低调、厉行节约。 汉文帝究竟节约到什么程度呢? 最首要的便是“穿草鞋上朝”。 难道是当时没有布鞋? 并非如此。 那堂堂一位开创盛世的皇帝,连一双鞋都没有吗? 要知道,草鞋是贫民、贱民才会穿的东西。 一位皇帝,身份尊贵,家世显赫,不愁吃穿,他何必做这样的事呢? 原因就是他的勤俭。 汉文帝即位时,西汉并不富裕,为了提倡节俭,所以他必须以自身作为表率,进而感化朝中大臣和黎明百姓。 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龙袍也用绨来制作。 绨,是一种下等丝绸,粗糙而色泽暗淡,穿久了便会容易破旧。 可是,文帝并没有因此而叫人重新为他制作,反而是叫皇后为他修补。 后宫和前朝众人见到皇帝如此朴素,自然也就不敢花里胡哨。 文帝在位时期,也并未向其他皇帝一般,大兴土木。 有一次,他很想修建一个露台来欣赏山水风光。 于是,他找到工匠,问道该花多少钱呀? 工匠说大约一百两黄金吧。 文帝听后心中吃惊,这一百两黄金足足有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倘若只为了修建殿宇、欣赏美景,实在太浪费了! 文帝想想,还是作罢。 由此可以看出,文景之治的兴盛,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对口,更重要的还是有文帝这样一位勤俭待人的好皇帝,作为全国的表率。 发布时间:2025-06-14 08:15:1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