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李、田互参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田互参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到了明朝,有一句俗语: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实际上,这是说明朝明英宗之后,如果不是进士出身,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如果不是翰林院庶吉士,就无法成为朝廷内阁成员。 这句话是科举制度僵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说明科举在明清时期对官员的仕途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清朝雍正年间,爆发著名的“李、田互参”事件,最终科举出身的李绂,败给了非科举出身的田文镜。 清朝的雍正皇帝登基后,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科举出身的李绂、张廷玉,还是非科举出身的李卫、田文镜,都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康熙驾崩时,田文镜已经61岁。 因为山西赈灾一事,田文镜被雍正重用,随后调任河南巡抚。 田文镜在河南期间,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是雍正推行新政的主力之一。 雍正三年,年羹尧倒台,直隶总督李维钧身为年羹尧的同党,也被问罪。 此时,雍正调任广西巡抚李绂赴任直隶总督。 李绂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因为才华横溢,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康熙朝就受到重用,并且被推举为“文坛领袖”。 雍正登基后,重用李绂,升他为广西巡抚,而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担任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是“天下督抚第一”,实际上,田文镜虽然是雍正的宠臣,其实雍正宠信李绂甚于田文镜,要不然直隶总督的位置也不会让李绂来坐。 李绂得到任命后,从广西出发,经过湖广、河南才能到达直隶。 在路过河南时,李绂和河南巡抚田文镜相遇了。 史载“相见揖未毕”,二人便吵了起来。 也就是说,两位封疆大吏相见,连相互拱手问礼这个动作都没有完成,就开始吵架了,吵什么呢? 原来,田文镜担任河南巡抚以来,敢打敢干,雷厉风行,以严酷的态度参倒一大批河南官员。 李绂身为广西巡抚(即将担任直隶总督),田文镜身为河南巡抚,二者相距甚远,田文镜“清理”河南官员,挨着李绂什么事了呢? 因为被田文镜参倒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而田文镜本身并不是科举出身。 李绂认为,田文镜不是在整治贪官污吏,而是在针对科举门生,是不尊重读书人。 所以,李绂对田文镜十分愤慨,当面质问田文镜:明公身为封疆,有信蹂躏读书人,何也? 田文镜十分生气,心想:你路过河南,我田文镜好心接待你,你丫一句客气话没说,第一句就质问我? 我虽然不是科甲出身,但你也不能如此看不起我啊!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绂随即给雍正写了一封奏折,弹劾田文镜。 当然,李绂也是找了田文镜一些“罪证”的。 例如,李绂对准了田文镜的一位叫张球的亲信,李绂向雍正说了田文镜和张球的罪证:第一,张球本是个市井无赖,但深得田文镜信任。 第二,张球常常勒索其他官员,如果不如意,就联合田文镜污蔑对方。 第三,张球偷偷送了一个姓邬的谋士给田文镜,这位邬先生给田文镜出了不少馊主意。 第四,田文镜非科举出身,他的目的是要把科举出身的官员,全部赶出河南。 雍正一看李绂的奏折,十分重视。 雍正是信任李绂的,他将李绂的奏折掐头去尾,当作匿名奏折转给了田文镜,并且给田文镜一句话,大意是:有人要弹劾你,我还是信任你的,但你用人要小心,不要被小人蒙蔽了。 以田文镜灵敏的嗅觉,他一看奏折就知道是李绂写的。 田文镜认为,他这个时候如果向雍正认怂,那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罪证,以后雍正恐怕就不信任自己了。 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田文镜打算绝地反击——把李绂扳倒。 可是,李绂才德兼备、为官清廉,田文镜抓不住什么把柄。 田文镜想要扳倒李绂,必须另辟蹊径。 自古以来,帝王最惧怕的便是官员结党,不管是明朝的东林党,还是康熙时期的“明党”和“索党”,都被帝王所厌恶。 所以,田文镜知道,一旦把李绂往“朋党”上引,自己就能翻身。 恰巧,田文镜参倒的河南官员中,有4人和李绂同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是“同年”。 于是田文镜给雍正上奏说:李绂和那四人结党已久,李绂是为了给自己的同党翻案,才要弹劾田文镜的。 这一招,果然奏效,雍正立即警惕起来,派人一查,果然如田文镜所说,李绂和那四人是同年。 于是,就诞生了“科甲朋党”案,李绂被斥责。 田文镜在这个时候,已经胜了一筹。 于此同时,雍正派遣海寿、史贻直等人查田文镜和李绂,最后证明,李绂和田文镜所奏都有不准确的地方。 田文镜立即上奏认错,表示自己还需详查,但李绂却咬着田文镜不放,让雍正十分反感。 李绂、田文镜都是雍正的心腹大臣,雍正也想尽快平息此事。 田文镜主动认错的态度,符合雍正的预期。 但李绂的表现,却让雍正十分反感。 恰恰在这个时候,雍正的九弟胤禟死在保定(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关押期间去世后,李绂没有直接公布胤禟的死因,而是私下告诉雍正。 这相当于告诉天下人:胤禟之所以会死在我这里,是雍正指使的。 雍正对李绂的做法极其不满,认为李绂是在害自己。 所以,雍正打算彻底放弃李绂。 也就是说,田文镜通过“朋党”来让雍正怀疑李绂,然后主动认错抓住雍正的心,最后因为胤禟的事情,李绂失去了雍正的信任,李绂最终落马。 李绂最终被押往断头台,但并未斩首,又被雍正释放,雍正虽然放了李绂,但李绂在雍正朝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直到乾隆登基,李绂才重回官场。 发布时间:2025-06-20 08:14:28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