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唐朝时期,到底有哪些人的官职能评上正一品? 内容: 正一品,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品等级的最高级别。 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 对于古代历史上的文臣武将来说,正一品的官职,自然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当然,不管是在唐朝、宋朝,还是明朝、清朝,正一品的官职,本身就是非常稀少的。 特别是趣历史所要说的唐朝,正一品的官职,真的可谓屈指可数。 在唐朝时期,很多实际上行使宰相职责的官吏,往往都没能在生前获得正一品的官职,有的是在去世后才被追赠一个正一品的官职。 一、太师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太师这一官职并不陌生,比如蔡京这位大臣,就官至太师。 宋朝时期,太师是正一品的官职。 当然,在唐朝时期,太师同样是正一品的。 太师,又名太宰。 “三公”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 周武王时,姜太公姜子牙为太师。 但是,在大部分朝代之下,太师只是一个虚职,也即基本上不掌握实权,更偏向于一个荣誉称号。 在唐朝历史上,一些重臣去世后,可能会被追赠为太师。 比如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拜中书令,卒于任上。 狄仁杰去世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累赠司空、太师、梁国公,配享唐中宗庙廷。 狄仁杰生前,其担任的中书令虽然相当于宰相,却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 在他去世后,才被追赠正一品的太师。 也即在唐朝历史上,为了限制宰相,往往会刻意降低宰相官职的品级。 二、太傅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 太傅一职在设立之初,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自然是一个掌握实权的官职。 但是,自秦朝之后,太傅逐渐成为一个虚职。 比如三国时期,曹爽提议司马懿担任太傅,无疑是为了架空他。 就唐朝来说,名相裴度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 晚年随世俗沉浮,官终中书令。 开成四年(839年),裴度去世,年七十五。 获赠太傅,谥号“文忠”。 三、太尉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 秦朝建立后后改称太尉,名义上可以执掌全国兵马,为三公之一。 直到三国时期,太尉依然是一个掌握兵权的官职,比如司马懿等人曾任太尉一职。 不过,在唐朝时期,太尉和太师、太傅一样,自然成为了一个荣誉职务了。 对于唐朝的一些著名武将,就曾官拜太尉或者被追赠太尉,比如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郭子仪拜太尉、中书令。 对于在安史之乱立下大功的郭子仪,获得太尉这个正一品官职,显然是实至名归的事情。 再比如唐朝初期的名将李勣,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在李勣去世后,唐朝追赠太尉一职,谥曰贞武。 四、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汉末三国时期,王允、王朗等人曾官至司徒。 不过,到了唐朝时期,因为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司徒虽然是正一品的官职,却不执掌什么实际职务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名将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 对于司徒来说,在唐朝时期主要是用来追赠给一些去世的大臣。 五、司空司空在周朝时期,掌水利、营建之事。 但是,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司空的职责,基本被六部中的工部所执掌了。 因此,司空和司徒一样,也成为一个唐朝经常用来追赠大臣的正一品官职了。 比如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 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当然,在唐朝时期,也出现大臣生前担任司空、司徒的情况,此人就是深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的长孙无忌。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 六、亲王,天策上将最后,在唐朝时期,亲王也是正一品官职的。 但是,对于普通的文臣武将,自然不会被唐朝皇室封为亲王。 至于天策上将,自李世民之后,显然是一直空缺的。 对于天策上将这个正一品官职,是唐高祖李渊特别为李世民设立的,这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战功赫赫,已经没法再加封官职了。 此外,在唐朝历史上,李世民还担任过尚书令这个正二品官职。 在李世民去世后,尚书令和天策上将,都是一直空置。 发布时间:2025-06-23 08:25:0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