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昆明方言的历史典故 内容: 哭咪拉苏昆明话里甚至有一些古老的外语,比如说一些昆明人把钱叫做“得啷”,这是古波斯语里对钱币的称呼。 是西域民族进入云南带来的语言。 本土少数民族语言进入昆明汉语方言的就更多了,昆明人把吃的肉叫做“嘎嘎”,形容人流泪“哭咪拉苏”、说废话说个不停叫“呜噜摆徕”,形容只一小点的“麻萨点”,民族融合的语言痕迹就留到了今天。 卖马昆明人把出卖别人叫做“卖马”,这里面有段典故:宋代司马光家里有一匹看上去很不错的马,但有暗疾,跑上一段时间就会倒地不起。 司马光让仆人牵去卖掉。 仆人隐瞒了马的毛病买了个好价钱。 司马光知道后亲自向买主赔了钱,说明了原因。 后来这个典故的意思变成了出卖别人隐私,“卖马贼”被昆明人所痛恨,这是司马光也料所不及的。 抖草以前,昆明穷人多,夏天太阳大的时候,家家都会把被褥拿出来晒。 富人家当然是棉絮锦被,但穷人家大部分只能在木板床上垫床草垫,就晒草垫子吧。 晒被褥的时候,大家都要拍打一下,草垫子拿在手里抖抖就行。 从此,“抖草”就成了昆明话里讽刺人拿着没有价值的东西还要炫耀的代名词,例句:“你这水平写文章,完全是抖草! ”差芡形容谁做事水平不高,昆明话形容为“差芡”,这和吃有关系,以前厨师做菜,要由芡粉来勾芡,使菜美味可口。 遇到手艺不高的厨师,菜的味道就差点,由此就有了“差芡”这个词。 螬奈螬奈,是昆明人形容肮脏的词,现在也说哪个人人品有问题。 其实,“螬奈”最早所指。 是厕所里的蛆,在粪水里蠕动的样子……打住,不能说下去了。 幸而现在的昆明人已经不大知道这个来历,不然,那家餐厅被人说是“螬奈”,那还有活路吗? 孔雀孔雀到求偶期会开屏,但是昆明动物园里的动孔雀,被训练后时时开屏,不一定能得到配偶。 由此,昆明话里的“老孔雀”被指为自作多情的人。 还有一位中药“甘草”,用在什么药里都可以,昆明话认为它随处都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孔雀站在(干)甘草上”,就是自作多情到了极点。 所以啊,外地朋友到云南可不要上当,别以为人家说你是“老孔雀”是在夸你啊。 尖刚80年代初期昆明流行台球,夸奖打得好的多说“这一杆打得奸,奸杆啊! ”后因昆明人前后鼻音不分,也说“尖刚”,形容厉害、特别的东西。 菜海子经常有外地朋友打击说,你们云南人把一个个高原湖泊都叫成“海”,真没见过大世面。 其实他们不知道,在元朝的时候,蒙古族大量进入昆明,蒙古人把面积较大的水面叫做“海子”,如今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所以昆明的滇池也被称为“海子”、翠湖最早名字也叫“菜海子”。 云南很多高原湖泊边上都有“望海楼”,望的就是湖。 延伸阅读:(包含“烂屎”的来源)清初金圣叹曾经总结过人生的33个“不亦快哉”,其实,作为一个昆明人,我也有一条私房的“不亦快哉”,那就是:用昆明话读《儒林外史》,真格呢是不亦快哉! 原来三百多年前,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用当时的“官话”加上江淮一带方言写就的。 而今天的昆明方言,是在大约明朝初年,大量江淮一带军民进入云南后,以江淮方言为主要基础而成形的。 所以,《儒林外史》里面大量词语,例如:把“窝子”、发“梦冲”、你替我“打背公”“上复”老爷,“辣燥”媳妇,到现在昆明话里还在普遍使用,你说读起来过不过瘾? 《儒林外史》只是一例,今天我们随口说出来的昆明话,其实里面的渊源可大了。 昆明人把下小雨叫做“濛淞雨”,外地很少有人这样说,去翻翻中国第一本字典,东汉时候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小雨就是这个名称。 可不是方言。 “血胡淋喇”(血迹斑斑)、“鏖糟滴哚”(形容个人卫生很差),这些词在元朝的北方杂剧里都有。 “硙”指把东西磨细,“颟嘟嘟”形容胖而丰满,“吃馒馒”指吃饭,标注方位“前首”“左首”,都是宋代《广韵》《集韵》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词语。 这些古语,因为历史上昆明的封闭,在中原地方很多都已经不再使用,却在昆明保留了下来。 到了近代,法国殖民者进入昆明,一些外语也进入了昆明方言,例如法语里的“娼妓”是“putain”,过去昆明人就把骂作风不好的女人叫“皮蛋”,这个谐音和吃的那个皮蛋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又因为英语叫先生(mister)和小姐(miss)都是以“眯”为开头读音,早先昆明话叫男女“老外”就叫做“洋老眯”、“老洋眯”。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来到昆明,英语用得更多。 现在昆明人称赞人打扮得很时尚叫“摩登”,摩登小姐、摩登老人,“摩登”是英语“modern”的昆明发音。 由此,还诞生了一道昆明美食——“摩登粑粑”,英语与方言融合在了一起,全国罕见。 烂屎那时候,昆明也有些轻浮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美军嬉戏。 美军都夸奖她们“nice、nice! ”(漂亮美好。 )昆明人不懂,就用“nice”代称不正经的女人。 偏偏昆明人“l”“n”不分,叫着叫着,就延伸出了昆明话发音的两个字“烂屎”,直到现在,依然是昆明人吵架时对女性的“顶级”蔑称。 昆明话到了现在,一直都是活的语言,新词也层出不穷,历久弥新,散发着历史的清香。 作为昆明人,作为天天都在说昆明话的昆明人,必须了解啊! 发布时间:2025-06-23 09:05:05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