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但为什么连环计还是顺利开展? 内容: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那一战彻底摧垮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宏远志向,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这一战却存在很大的疑点,庞统的连环计并不太高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智囊都没有看穿呢? 首先趣历史先来盘点一下曹操麾下的智囊: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 小编把这五个列出来,想必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意见,这五位是曹操最依赖的五个人。 但是在曹操赤壁之战的时候,鬼才郭嘉已经去世了,而荀彧和贾诩也在许昌镇守后方,也没有跟来。 所以说曹操的动静虽然大,却只带了两个谋士,程昱和荀攸。 那么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资格被称为智囊。 首先说说荀攸吧,他最出名的应该是为曹操指出的奇策十二条,这个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太过于详细的记载。 这十二条计策可以说对曹操平定北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征讨吕布,还是官渡之战,荀攸都给予了决定性的意见。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所有谋士中,荀攸绝对是名列第一的存在,是曹操眼中的主心骨。 程昱虽然略逊荀攸一筹,但也是曹魏阵营最为拔尖的存在。 他跟随曹操的时间比较早,在多次战役中立过大功,也是深受曹操信赖的谋士之一。 在吕布势力昌盛的时候,曹操的老窝许昌差点被对方攻破,是程昱死守将其保住的。 这一点,让曹操尤为感动。 不仅如此他曾经给予曹操四条建议更是流芳百世:1. 成就大业不与袁绍结盟。 2. 徐州之战取得胜利,建议处决刘备,以防叛变。 3. 借刀杀人,以关羽之手除掉颜良文丑以及刘备。 4. 假借徐母之手诱骗徐庶归降,直接挖走了刘备唯一的智囊。 可以说这两人的才能绝对是当世顶尖,赤壁之战连徐庶都能看破的阴谋,这两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荀攸和的程昱也的的确确对连环计产生了质疑,并且提出了两个个疑问:1. 连锁战船虽然平稳,但是用火攻怎么办? 2. 黄盖来降,船轻且浮,加上东南风,如果是诈降怎么办? 可以说对于连环计,荀攸,程昱压根就不认可,甚至据理力争过。 但为什么最后连环计还是顺利开展呢,小编觉得有五个原因。 1. 庞统演技高超,并且的确在江东被周瑜妒忌,这件事众人皆知,所以曹操深信不疑,程昱,荀攸的反对让人感觉也是在在妒忌贤才。 2. 庞统对曹操的军队大肆恭维,并且贬低周瑜,这一点很符合曹操的胃口。 3. 庞统一针见血的看出曹操军队的弊端,让曹操大吃一惊。 又设身处地的想方设法解决这一困扰,让曹操十分感动。 4. 曹操懂得天文,知道冬天风向不适合用火攻,觉得火烧战船不成立。 5. 曹魏阵营出兵已久,不能太过拖延,有没有其他合适的办法,所以采用了连环计。 这五点便是促使连环计顺利开展的原因,曹操本人已经认可了,而荀攸,程昱只是臣子也不能过多的说什么。 毕竟曹操是主公,争执的太过激烈会有损曹操的威严。 为臣之道乃是协助主上,并不是左右主上,这一点荀攸,程昱心知肚明。 而且这场战争,他们已经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已经证明过了立场。 他们已经位极人臣,说实话也不在乎太多的功劳,这场仗赢了,他们捞不了多少功绩,但是输了曹操也无法责怪他们俩。 所以以上种种原因,致使连环计顺利展开,曹操也深陷阴谋之中,赤壁之战开幕,一把大火终于让曹操悔恨不已。 然而历史不能重演,曹操只能为自己的决断吃下苦果。 但是因为他知错改错不认错的性格,只能说郭嘉不死必定不能让他战败的推托之词。 其实是在抱怨荀攸,程昱两人,为什么不据理力争,不劝阻他。 对于曹操这种想法,想必荀攸两人哪怕听明白了也装没听见,心里默默的说一句:“你说的都对。 ” 发布时间:2025-06-26 08:04:37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