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妲己这个人?商朝真的是因为她灭亡的吗? 内容: 对妲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990年,一部封神榜横空出世,红遍大江南北,再之后,有过无数版本的翻拍,也是备受瞩目,可以说,封神榜是最早为观众塑造神、妖观的作品。 那个时候,“魔道”一词尚且未火,所谓神,是一批天赋异禀又饱受磨难的人,换言之,肉体凡胎+一点点变异+强大的意志=神。 而所谓的妖,是动物+道行+一颗坏透了的心。 妲己是妖中之妖,坏人里的佼佼者。 首先是因为她美,妲己一出场,就连生育过“郊”与“洪”两个王子(那时候尚未有皇帝,大王儿子可不就是小王子吗)的姜王后都落得剜目烙手的下场,不由感慨,昏君的世界,唯,美可破贤。 同时也能看出来,上古神话,能走向极致的人,都是与“普通“绝缘的,王者君权神授,妖者大体都是非常美。 其次,这妲己不是一般的坏。 酒池肉林算什么,炮烙之刑算什么,挖了比干的心又算什么? 有哪种恶,可以跟毁人城池,灭了一国相比呢,她做到了。 但是身为理智又直面历史的现代人,总该有个觉悟,如此逆天的妲己,是否真的存在,她的能力真能摧枯拉朽吗? 还是只不过做了亡国的借口而已。 《国语》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可见,妲己是确有其人,纣王讨伐有苏氏,有苏氏大概是打不过,美人妲己遂成为纣王的宠妃。 商王战利品或有苏氏的主动献出,这是她的进宫途径。 《史记》载: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意思是说,纣王爱妲己已经到了唯命是从的地步。 虽然古籍有点刻意将商的亡国归罪于妲己,但是妲己的专宠,在当时应该是真的。 《封神榜》中,挖出比干七窍玲珑心,可谓妲己的名场面,来看看现实是什么样子:须知,比干首先是纣王的叔叔。 帝辛(纣王)的爸爸是帝乙,帝乙有个弟弟叫比干。 帝乙死后,比干被拜为少师,也就是丞相。 上古社会,国家系统并不完善,职责是先于官职产生的,所以少师就有点类似于丞相和辅臣的结合体,是帝王托孤的产品,其重要性不亚于西汉霍光。 做了丞相以后,比干没少忙活,鼓励帝辛轻徭薄赋,发展国家农业、畜牧业。 而不同于一般的丞相,比干的皇叔身份,是卷起腥风血雨的引子。 早在部落联盟时期,首领的继承方式就有“兄终弟及”的说法,到了殷商,这样的传统还没有被排除,所以一方面比干是纣王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也是纣王的潜在竞争者。 看出来了吗? 即便没有苏妃的存在,帝辛也有足够的理由的杀了比干。 那么《封神榜》就成了在神话外衣下的政治戏码:于商朝内部,是叔侄相争,于商朝外部,还有个意欲建国的周。 那么褪下这层外衣,《封神榜》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公元前1046年,青丘白浅还没渡劫,商朝已经国祚近600年了。 帝辛在位30载,很能打,灭了许多部落以及部落联盟。 但是“能打”的另一面难免变成“残暴”,比如发明出炮烙之刑,在铜柱上焦油,下方点火,命人在上面爬行。 就这么作了没多久,终于引起内外反抗,最终扛起来胜利旗帜的,就是当初被帝辛虐的很惨的西伯侯儿子姬发。 纣王眼见大势已去,落入敌手不知要面临怎样酷刑,于是奔向了鹿台,点起熊熊烈火,自焚而亡,而这妲己的结局,却有两种:一个说法是,她与纣王一起自焚,亡在了鹿台,颇具轰轰烈烈的色彩,《三国志 魏书 崔琰传》却说“融与太祖书曰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在这则史料中,妲己却失去了妖妃的战斗力,而是又一次成为战利品,转送他人。 后记:所以妲己在历史中,确有其人,但若问,妲己真如《封神榜》所说,坏透了吗? 也许有一点坏吧,毕竟“纣王言听计从”,提一些过分要求是有的,却不能承担全部罪责。 妲己身上的骂名,部分来自于宠爱和放纵,部分是传记的妖魔化,部分是周人渲染,还有一点点,恐怕是身不由己的背锅。 发布时间:2025-07-05 08:42:4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