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捉放曹》中曹操的脸谱 内容: 谱名? ?“水白脸”脸谱。 颜色? ?水白色:整个脸。 黑色:剑形眉窝、细长三角眼窝及下面两道鱼尾纹、脑门纹、印堂斜蛹纹、嘴角两道法令纹、眉间鼻旁四个黑斑黑痣形、鼻须。 朱红色:印堂微按一点。 剧目? ?这个脸谱适用于壮年曹操及老年曹操。 壮年曹操和老年曹操的脸谱大致相同,细微的分别只是壮年的纹理稍细、眼梢纹稍挑;老年的面部纹理较粗,眼梢纹较平。 我用这个脸谱演过以下剧目:《捉放曹》带《斩华雄》、《战宛城》、《白门楼》、《许田射鹿》带《血带诏》、《青梅煮酒论英雄》带《斩车胄》、《击鼓骂曹》、《白马坡》、《灞桥挑袍》、《徐母骂曹》、《长坂坡》带《汉阳院》和《汉津口》、《群英会》、《华容道》、《战渭南》、《冀州城》。 特征? ?水白脸表现善用心机而性好猜疑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位高爵显、养尊处优的骄纵气度。 水白脸多半是勾在权贵卿相的脸上,如曹操、司马懿、潘洪、严嵩等一流人物。 把这一流人物勾上水白脸,主要的是表现他们生活优越、心广体胖和性格深邃,居心叵测;表面上笑容满脸,实际是笑里藏刀,不以真面目示人;把他们的面孔涂上一层白粉,表示遮掩了真实面目。 曹操的脸谱照老规矩是勾“枣核眉”和“大三角眼”,那是侧重在形容他的奸诈凶狠。 我因为看《三国志演义》描写曹操的相貌是个单眉细眼、雅致斯文的人物,感到老勾法勾枣核眉和三角眼未免有点伧俗气,缺乏文质彬彬、雍容大度的派头。 《捉放曹》这出戏里有“内藏奸诈”一句话白,我想曹操的阴险奸诈应当隐藏在内,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因此我对曹操脸谱怎样利于伪善表演,同时也利于奸诈表演,试图进行修改。 经过反复研究之后,才把枣核眉形改为长长的两道剑形眉子,来增加曹操英武形象和眉宇之间开扩的气概;又把三角眼的勾法在眼角棱尖处略为缩小,改为又细又长的两道笑眯眯的眼窝,在怒时要它“风眼含威”,在笑时又有细眼带笑的神气。 在表情纹上,我把斜蝠纹笔画略为改细,脑门纹和法令纹略把幅度夸大,求其在表演效果上能够“眉头一耸,计上心来”。 眉心一皱有诈意顿萌,眉心一拧有杀机顿起的表情作用。 至于曹操脸谱勾三角眼的用意,前面也经指出,三角眼是一般人在一边看人、一边转脑筋琢磨人的时候,眼珠往上一翻,眉心稍微一皱,往上一耸,眼梢自然低落,成为三角眼样儿。 这是工于心计,善算计人的形象;又是半睁眼在打主意,不正视人的神气。 一般脸谱在夸大形象上都是展宽脑门,把脸面上部的颜色深深勾入脑门以上进入发际三四指的Q地位,惟独曹操脸谱勾窄脑门,只勾在发际以下。 这种勾法我还有个分别,即壮年曹操(像《捉放曹》)勾的贴近发际。 老年曹操(像《战宛城》、《长坂坡》穿蟒戴相貂的戏)就比壮年的勾法约低一指。 衰年曹操(像《阳平关》带《五截山》)又比老年勾法约再低一指。 京剧演员管勾宽脑门的叫“扬头晃脑英雄样儿”,管勾窄脑门的叫“低头汉算计的样儿”。 这种在脸谱上创造形象就是由于“扬头老婆低头汉? 难斗”这句歇后语来形容曹操是个难斗的人。 还有人说这样勾在形象上显着文气,也很有道理。 因为水白脸的眉眼的确多是垂着眉毛、眯缝着眼的神气,没有挑眉立目的样儿,所以脑门无须放宽。 我勾完这个脸谱,总是先要对着镜子试验表情效果。 因为我一出台,总是眯缝着眼睛,显出不笑装笑的神气,做出了一团和气、一副假善的面孔。 如果表演曹操多疑善诈时,只消把脸一沉,笑容一敛,印堂的斜蝠纹频频地一皱一拧,就可表达出他的“杀机顿起”。 脑门纹和蝠纹一皱,随着眼珠来回一转动时,就可以表达出他的“疑心已动”。 在此以后,忽地转怒为笑,就此表达出他的“诈意已萌”。 这是我结合这个脸谱的勾法,表现外形伪善、内藏奸诈的两面派神气的表演手法。 在一九五七年的夏天,我照了这个脸谱。 这次拍照引起了我不少的回忆。 为了这个脸谱,我的确付出不少的劳动,特别是刻意求其在伪善表演上能够做到宜喜又宜怒,宜嗔又宜笑,虽然觉得勾法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理想。 我知道很多人希望得到我这个脸谱,因此愿意把这个加工较多而又不尽成熟的作品留给大家。 我在这儿要把话先说明白,这只能作为参考。 希望有人能够把这不成熟的作品再加发展,改得更好。 我个人就是向很多前辈先生请教过,像金秀山先生、黄润甫先生、李连仲先生和朱子久先生都给过我不少的指点。 我这个脸谱连自己也说不出是属于那个流派的,我自己就有些离经叛道。 我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例如,在眉毛上涂一层油烟,为的是掩盖黑墨质的闪光,又让它具有黑茸茸毛发浓厚的形象,这是我的尝试。 例如,我把印堂纹蝠形缩小,笔锋改细,省得皱眉皱眼时弄得黑忽忽一片,分不开眉眼,妨害表情,这也是我的尝试。 我要把我所作的较大改动从两方面来谈:一方面是我把曹操脸谱分为三个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和衰年时代。 例如《捉放曹》属于壮年时代。 《青梅煮酒》就是老年时代。 《阳平关》就是衰年时代。 脸谱就不该“一道汤”地勾下去,我是这样处理的: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勾法没有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壮年时代脑门勾得略高一些,眼梢纹挑着一点,显得精神昂扬、奋发有为。 法令纹和斜蝠纹都勾得较细,表示曹操正在当年,皱纹不深。 在老年时代的脸谱,脑门就勾得稍低一些,眼梢纹也略平一些,一切表情纹都勾得笔画重些,表现已经成就了一番事业,阅历渐深,眉宇间深沉稳重了。 衰年时代的脸谱比老年时代脑门更低勾一指,眉子改成淡灰颜色,加粗加宽,显示老年人眉毛的加长加厚。 同时把眼窝勾得更细,显示老年人视力减退,眼更觑忽。 所有眼梢纹、鱼尾纹都往下低垂,显出老人的眼角以下肌肉松弛的形象。 另一方面,我把曹操脸谱的眉子和眼窝的勾法都改变了。 老一辈先生在恪守传统的勾法上,眉子是枣核眉,两头尖,中间粗;眼窝是大三角眼,看着未免伧俗,又像哭丧着脸。 这样子只能加重曹操的丑恶形象和奸诈猜忌阴险的性格,可是对于他的雄才大略、文采风流和志在千里的胸襟的表现就显得不够了。 特别是在演《战宛城》、《长坂坡》和《阳平关》一些八将起霸、升帐点兵的大场面戏上,如果勾上枣核眉、三角眼,未免有相貌不扬、气派太小的感觉。 我这才蓄意修改这个脸谱。 初步改时顾虑很多,又怕得罪同业,又怕观众不批准,又怕自己搞不好。 有一次我把这一个想法向陈哲甫教授提了出来,老教授很感兴趣,给我讲了一通《三国志》里的《武帝本纪》,又约略地介绍了一番曹氏三祖和建安时期的文学情况。 这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增加了我对于曹操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鼓舞起我改变曹操脸谱的勇气。 我的文化程度很差,只能看一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一得工夫,便抱着这本小说死啃,一面通读,一面找研究材料。 果然在第一回就找到一句“细眼长须”,于是我开始了改动的尝试。 根据我个人粗浅的理解,一次又一次地,画了又画,勾了又勾,逐渐地改成了现在的两道直飞入鬓的剑眉,把曹操的气宇开扩了,添一些英武的气概。 逐渐地改成了现在的一双凤纹细眼,眯起来似笑非笑。 在修改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勾好了脸,对着镜子,笑了又笑,怒了又怒,慢慢地把脸上各种表情纹找到适合肌肉活动的夸大地位,使他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脸上的纹理能浮动出笑眯眯一团和气的神气;使他能够在板起面孔、施计害人的时候,表现出阴险深沉冷冰冰的可怕神气。 内行把这个叫做“变脸”,我看就是个“两面派”。 我改动的脸谱达到可以传达给观众以“两面派”的面貌和思想感情的时候,我通过了观众的欣赏和喜爱,才把它肯定下来,就是现在的这个脸谱。 我还有配合脸谱的一点小经验介绍给大家,那便是演《捉放曹》一戏,因为撩须、甩须的身段较多,顶好戴上分量较重的犀牛尾制成的髯口,可以便利许多须舞的表演。 其他《战宛城》、《长坂坡》、《青梅煮酒》一类穿蟒戴相貂的戏,宜于戴黑头发制成的满口髯,因为它又长又轻,又黑又亮,配上红蟒和黑相貂盔头,可以增加捞相上的雍容华贵和威武严肃的气氛。 发布时间:2025-07-09 09:00:3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