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回望故乡:丧葬习俗——报庙、报丧 内容: (二)报庙报庙是老人刚去世后,孝子及本家子侄一起哭着到村头庙上,去时男的在前、女的在后,回来时女的在前、男的在后。 有的村用砖搭建一个小庙,有的啥也没有,只是冲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 孝子及陪灵人员到那里后跪下,带着去的人点完烧纸,然后带着返回,陪灵的再哭着回来。 “报庙” 是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也算是给阎王报到。 通过这种方式为已故亲人寻觅到安息之所,也是为了告知村里父老乡亲这家有丧事了,也安抚亲朋好友悲痛的心情,使他们能够尽快走出失去至爱的阴影 。 “报庙”是一个表达哀悼与敬意的重要仪式,它不仅是对亡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珍视的体现,也传递了对未来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 老人去世后,到送山前,孝子要去报庙。 据说十个阎王里五阎王最厉害,所以报庙尽量不要送五次。 (三)报丧报完庙,孝子们和管事的聚到一起,开始梳理需要请的亲戚。 一般我们老家老人去世后,第五天出殡安葬,有的年轻的去世了,还有老人在,也有放三天的。 首先是娘家人。 娘家人是最尊贵的亲戚,是孝子姥姥家、舅舅家。 逝者是女的,要通知她的哥哥、兄弟,如果哥哥、兄弟没了,要通知侄子,甚至孙子。 男的去世,他爱人的娘家人也是他的娘家人,如果因爱人去世等原因娶过好多个媳妇的,要通知到每个媳妇的娘家人。 像过去有多妻的,娘家人会有好几拨,如今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 然后是表亲,孝子姑姑家、姨家,表叔、表大爷家,都要通知。 通知娘家人,表兄弟,姨兄弟叫报丧。 最后是通知儿女亲家,叫报殡。 凡是陪灵的儿媳妇、侄媳妇、孙媳妇甚至重孙媳妇的娘家,都要通知,不管是否认识,只要这家陪灵的女士,都要通知他们的娘家,这些人都是亲家。 逝者的闺女、孙女则要亲自回婆家问白,到婆家本家挨门挨户去跪拜报丧。 自然婆家人会安慰问候一番。 亲家只在入殓后,逝者出殡当天早饭前,本家男女一起去吊唁。 同时,给自家陪灵的闺女、女婿各带来一块灰色、蓝色或黑色的布,叫披布。 给夫妻俩布的颜色要一致,出殡时披在肩上,外人通过披布颜色就能判断出谁是一对夫妻。 根据孝子提供的名单、地址、联系方式,本家主事的就要分配任务。 原来报丧都是本家不陪灵的人骑车、骑摩托挨村串户去报丧,如今通信联络方式方便了,好多就打电话报丧了。 去报丧的人,会告诉对方丧主是哪个村的、谁家老人啥时去世了,啥时会入殓,啥时出殡。 亲戚知道了安排,就会按照安排来吊唁了。 公众号:老王的墨香岁月 发布时间:2024-06-22 08:26:0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