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同样都是清朝大臣 汉臣和满人自称为什么完全不同 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所有的皇帝都有他们高超的政治才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和分化大臣的权力,防止大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前朝的控制制度。 在大清朝,称“臣”还是称“奴才”,区别大了去了,不过归根到底区别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是不是自己人。 如果是满族的大臣,那么在皇帝面前可以称为奴才,如果是汉臣,那么在任何场合下只能称为臣了。 这要先说到满人入关前,是属于奴隶制社会,其主奴之分严格,奴才一词用于奴隶的自称,后来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也自称奴才,除此之外,无人以奴才自居。 满臣自称“奴才”,不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则没有这种关系,也就不能称“奴才”,汉臣如果在皇帝面前自称为“奴才”那就算犯了冒犯之罪,因为汉人称自己为“奴才”是不够资格的。 咱们就以和珅和纪晓岚为例,自称奴才的和珅跟自称臣的纪晓岚谁的地位更高? 谁在乾隆的心目中分量更大一些? 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作为汉族官员的纪晓岚、刘墉等人按照当时的规定确实连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 而和珅称奴才反倒觉得很高兴。 当然纪晓岚等人也不屑称奴才,这主要也是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同时鲁迅先生在《隔膜》一文里说过:“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 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如果朝廷大臣需要给皇帝上奏章,满人大臣就会在奏章里面自称奴才,汉人大臣就要自称为臣,如果有汉臣自称奴才那可就犯了大罪。 在清末,那个后来复辟的辫子军张勋第一次入宫觐见慈禧,在慈禧的面前自称为奴才,这就一度引起了慈禧的不满,虽然没有当场明说,可在那时也成为了一时笑话。 之后,一些皇宫出去的包衣,与康熙有某种亲密关系的八旗大臣也开始对皇帝自称“奴才”。 这种称谓的背后,既有他们对皇帝的特殊感情,也表达了他们和皇帝的特殊关系。 清朝为何喜欢区分奴才和臣的称呼,归根结底还是满族的奴隶制度,满人是女真族,毕竟是一个外来小势力,即使统治了中国,但面对汉人还是有一定的自卑感,所以他们就想借助人分三六九等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规格。 这些东西看看就好,终究是往事。 发布时间:2025-07-28 08:26:17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