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佤族西盟型铜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佤族西盟型铜鼓特征简介 内容: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 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 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 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这种铜鼓,铸造精巧,鼓身轻薄,音响效果好。 它的特征是:鼓面铸有立体蛙饰,并两三只重叠一起,等距分为四组。 有的还铸出立体小象、蛇、海螺、玉树等浮雕,由四只象雕作耳,独特而别致。 西盟型铜鼓,还流传于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尤其在缅甸北部克耶邦的克伦族中广为使用。 故国外学者称其为“克伦鼓”。 发布时间:2025-07-28 08:52:46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