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上唐朝官员的假期时间有多长?消失的假期又是哪些? 内容: 历史上唐朝有着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文化,让它造就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喜欢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最让百姓们兴奋的还属唐朝一年高达二十九个的节假日,在此期间,百姓可以尽情享乐。 如果你是官员的话,你甚至一年将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度假。 唐朝官员的诗写得好,不仅有科举制度的因素,可能还有休假制度的因素,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文采,打磨自己的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为何会拥有二十九个节假日呢? 这些节日在后来为什么又消失了呢? 宗教节日放假? 唐朝宗教文化开放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当时,只要你不造反和违法乱纪,没人会管你脑袋里想什么。 这也带来了十分宽松的宗教氛围,形成了三个可以正式放假的宗教节日,它们分别是老君圣诞、佛诞日、中元节,这三个节日各休假一日,但人们的度假方式并不只是吃喝玩乐,也会进行相应的宗教礼仪活动。 三个节日中,老君圣诞是道教节日,佛诞日是佛教节日,很好理解。 但是,中元节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有些出入了,它不仅是鬼节,也是道教里地官的生日,佛教里的“佛欢喜日”。 这三个节日中因为后来的统治者对宗教的不同态度,而不再正式放假,但中元节却渐渐变为以鬼节为主的节日,在民间形成了长久流传的习俗。 重要节气或年底到了也可以放假? 唐朝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保障,为了人们有充足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进行农事休整,每逢重要的节气或年底,唐朝便会放假,让官员,士兵,工商业人员去支援农民以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这样的节日个数达到了八个之多,他们分别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腊、膢(立秋)、小岁会、岁除。 这些节日,虽然有官府人员支援农业的目的,但那些人到底支不支援,官府也没有强制安排或规定。 就算有人偷懒趁此机会度假,游山玩水,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而且,能在这样的节日里放肆玩乐的人中,必定有许多是有权有势的官员们。 相反,穷苦的农民们就算在节假日期间,也要继续为生计奔波。 皇帝的特权——诞节既然有老君圣诞和佛诞日,那为什么就不能有以皇帝的生日做为节假日的日子? 于是,浪漫的唐玄宗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的生日设为全国节日,开启了唐朝的诞节(皇帝诞辰作为全国节日)潮流。 在这个节日中,官员们集体放假,皇帝举行大型宴会,与众多大臣娱乐,并就官员们的政绩论功行赏。 因为这个节日很容易给皇帝带来极致享受,所以唐玄宗的子孙后代中,也有十几个皇帝重复了先皇的操作。 诞节也因此成为唐朝的一个重要节日。 但后来有些朝代的君主,似乎不太看重自己的诞辰,觉得这个节日可有可无,于是诞节便没能继续延续下去。 伟人、先祖与历史不应遗忘唐朝的节日当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纪念性的节日,用来纪念伟人、先祖或重要的历史事件。 比如,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和节纪念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艰难复苏并象征复兴的希望;寒食节纪念名士介子推;清明纪念本家先人等。 有些节日在之前的朝代就有,而唐朝也十分尊重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就将它们保留了下来。 在后来的朝代中,除了中和节只对唐朝有特殊意义,其他大部分节日都流传了下去。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与寒食节并不在同一天,更不是同一个节日。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的,清明节在唐朝正式独立成型。 因为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天,所以许多地方会有清明节前一两天不能上坟的习俗。 古代中国人对于年际变化是很敏感的,辛苦劳作了一年,人们需要得到放松;年初也要狂欢,来为新一年的劳作振奋精神。 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许多年初的节日,而唐朝的百姓也来者不拒,统统保留了下来。 唐朝的年初简直就是节日的聚集地,有元日、人日、祖日、上元、耗磨节等,当时的正月其实是一个狂欢月。 但在狂欢之中,许多人容易忘记节日原本的内涵。 比如,人日是古人天人感应思想下,上天造人的日子,它的这层含义在后世的庆祝活动中渐渐丢失。 这些年初的节日有些因丢失了内涵而消失了。 节假日的形成与流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看着唐朝的二十九个节日也不要太羡慕哦。 静下心来,我们或许可以想想,为什么历史上的有些节日会消失,而有些又能长久流传呢? 发布时间:2025-07-30 08:31:5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