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钱镠:南方为啥不能北伐一统? 内容: 无意当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古代,南方人为啥没法征服北方,由南到北一统中国? 1、《资治通鉴·277卷·后唐纪六》:公元932年,钱镠(liú)(852—932)去世,儿子钱传瓘(guàn)继位。 钱传瓘一继位,就下令低调侍奉占据北方与中原的后晋皇朝,于国内轻徭薄赋,选贤任能。 看到这,于是一个小问题就瞬间出现:既然江浙地区的统治者很贤明,这块区域又富庶,就这么富国强民下去,能不能一改历史,由南征北,一统中国? 瞬间就有了答案:不能。 南人柔弱,没有北人高大有力,尤其没有西北粗犷的边军军源,以及战马马源。 南人打不过北人。 或者说,即使南人养出善战的军队,但南人果于征伐的决心魄力,要逊于北人。 这是人所共知,常谈的,但还有一点,很少见今人说:南人吃不下北人士人、豪族。 你看,西北出兵源、战马,中原出谋士、士族,在黄帝以降,至我们聊到的公元932年,在长达四千年的时间里,华夏首都一直在陕西、河南。 于是呢,掌握知识、尤其是熟悉政务、熟谙典章制度的士人阶层,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 强悍的边军,战马、兵源、骁将,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区。 在这四千年的时间中,不管是哪姓皇帝坐庄,这些地方一直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将军、士人,形成相应的地方门户、郡望。 假设有一个南方枭雄,一统江南,王国富庶,又厉兵秣马数十万,打算沿长江北上,一统北方。 首先,打不打得过北方王朝,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即使趁北方与中原虚弱,南方一鼓作气占据洛阳、长安,但是,北方的士人、将军望族,是南方人很难消化的。 而北方的士人、将军望族,只要有一个共推出来的强主,南方就不敌。 所以,历史上历次南方北伐,都是失败。 (除了朱元璋,那真是天命的运气。)所以,即使北方常陷入混战,南方一直安稳完整富庶,但南方仍吃不下北方。 2、经典有神圣性。 就在思路在这个点展开时,看到《后唐纪六》的同一页,稍上面一点,圈住了一句话,是八十岁的钱镠临死前,给儿子的遗言:“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我的子孙,你们要好好地事奉中原大国,不要因为中原统治者换了人、换了姓氏,就放弃事奉大国之礼。 当事人想的,当然比我们要完整、深刻、周密的多。 而他的判断,与我们上述聊的,恰好是一模一样的估量。 3、这个道理,恐怕至今仍是。 南方再富,南方人再聪明(科举固型以来,北方人一直就不是南方人对手)。 但只要权力核心还在北方,士人、将军的望族、门户大多还在北方,这势就不变。 公众号:禹州千草堂 发布时间:2024-06-30 08:19:3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