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晋北方言:以“阖”代“全” 内容: 电梯里站着的两位,不知是楼上几层的。 我走进去的时候,她俩正在拉呱。 听口音,是应县老乡。 她俩拉呱些啥,我是不关心的。 但有一句,我是记住了,并且回味了好几天。 那句话是:“……,ko世界找不见。 ”具体啥东西找不见,没听清。 然那个“ko”音,却是耐人琢磨。 这个舒声的“ko”音,属应县方音。 怀仁话,或将其促化为入声的“ka? ”。 猛一听,ko或ka? ,但有其音,难觅其字。 细究起来,其所代表的汉字应为“阖”,语义为“全”。 “阖”字读音,今普通话读为he2。 这是千百年来汉字读音演化的结果。 其在上古音系中的读音为ga:b(郑张尚芳)。 中古《广韵》音系拟音ɣɑp(王力,李荣,邵荣芬)、hap(郑张尚芳)、ghap(古韵罗马字)。 《蒙古字韵》拟音ɣo(入声)。 从上古音系到中古《广韵》再到今普通话,官话(雅言)中“阖”字的声母经历了g>ɣ>h的转化。 其韵母也由低元音-a高化为-e。 但在方言里,其声韵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读。 具体如怀仁话,韵母仍保留了唐宋以前的入声-ab(p);应县话则保留了蒙元时期的-o韵,并发生了舒化。 其声母在两县中皆转入k声。 “阖”字的本义为“门扇”。 引申为“门”。 其作动词讲,有“关闭”的意思。 “阖”作形容词,又有“全,整个”的意思。 其具体用例在汉代以前典籍就已出现。 如《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之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是言:(人常说)有十户人家的聚邑,必有忠信之人;三人并行,必有我师。 然而目前(有些地方)全郡之中竟无一贤良之士上荐于朝廷。 这是朝廷的教喻没有得到深入地贯彻,致使具有孝廉之贤的君子行谊被大量埋没了。 这里的“阖郡”,即“全郡”的意思。 其用法(包括方言用例),现代汉语中也高频出现。 比如,形容街上空啦啦的,方言常说:阖(方言作ko或ka?)街没有几个人。 再比如上世纪60、70年代,村里人家普遍穷,阖(方言作ko或ka?)家拿不出10块钱的占住半数。 普通话中,其最常见的用例,就是每年春节人们相互拜年时说的那句祝词:阖家快乐! 作者:宋旭 公众号:雁门文丛 发布时间:2025-08-13 08:20:5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