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也是个巨贪,为何乾隆不将他处死呢? 内容: 热播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将和坤这个人塑造成一个油嘴滑舌的形象,因此和珅在大众心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 历史上的和珅并不如此,其实他是个聪颖过人的人,也十分有能力。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01电视剧中,演员王刚的表演将和坤这一人物的阴险、奸猾、贪婪体现得淋漓尽致,故此,这样一个狡诈贪官的形象也深植于大众心中。 但真实历史上的和坤,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玉树临风的人,放到今天来说,就是一个才华和颜值兼具的帅哥。 也正是他的天资聪颖,为他的仕途顺坦、官至高位奠定了基础,但也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最大的贪官”埋下了伏笔。 和坤究竟贪至何种程度?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按照嘉庆皇帝颁布的治罪诏书,当时负责抄没和府的官员奏报,和坤家中所藏的上等珠玉宝石不计其数,藏黄金有三万三千五两,白银五百万两。 所开设的当铺、钱店无数,更不用说其他珍贵书籍、服饰等,连其管家刘全的家产都达二十余万两。 所以为什么乾隆明知和坤是一个巨贪,却不将其处死呢? 02众所周知,乾隆在位的后期,自觉“十全武功”、志得意满,便开始沉溺奢侈、纵情享乐。 而和坤其人在敛财积蓄、整顿财政这方面,算得上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 他创建了议罪银制度,将大小贪官的不当之财不经过正当流程而直接搜刮到乾隆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里,成为供应乾隆吃喝享乐的基础;其次,他还能将大清帝国的财政方面打理得井然有序,因此种种得到了乾隆帝的极度信任及重用。 年老的乾隆厌倦政务、纵情享乐,对和坤等亲近之臣的贪污等行为已经无法进行约束,久而久之,大清官场的风气也开始败坏。 而和坤政务熟练,八面玲珑,思维敏捷,博学多才,文武双全,通晓汉、满、藏等多门语言,算得上是当时大清的一流人才。 也正因此,和坤成为了乾隆“内禅”退位为太上皇后,继续把持朝廷,钳制新君的工具。 历史中,乾隆曾六下江南。 彼时古代交通不发达,每一次下江南,必定要有巨大花销的开支。 在这样的情形下,和坤的财富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和坤虽贪,但在为皇帝花钱筹钱这些方面,是绝对可靠的。 不仅如此,和坤的情商极高,几乎做到和乾隆心意相通,溜须拍马的水平更是无人能比。 这种君臣间微妙的默契关系,加上和坤的才华和乾隆自身的贪婪,致使乾隆无法理智地将其处死。 03这种默契在乾隆在世时,能够对和坤形成一种保护,但当乾隆去世后,和坤的处境便岌岌可危了。 在后来,和坤猜到嘉庆会对自己进行处置,却仗着乾隆留下的“保命诏书”毫不担心。 当乾隆驾崩,嘉庆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对他下手时,他拿出了诏书,却万万没想到乾隆留下的“保命诏书”里,只有“留全尸”三个字。 原来,皇帝本身就多疑,乾隆虽然依赖和坤的财富,但也会担心自己去世后,新君能否掌控好和坤,和坤又会否变本加厉地贪财敛财从而威胁到新皇帝的统治? 所以在去世前,乾隆还是决定要将和坤处理掉,才能放心,并且借此机会,给嘉庆留下了一笔巨财,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此时“跌倒”的和坤,也只能认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接受被乾隆摆了一道的事实了。 结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纵然和坤一度富可敌国,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仍敌不住历史的车轮,保不住自身的性命。 曾经盛极一时的他,又可曾想过百年之后身负多少骂名? 一个人做的错事太多,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也是中国人所说的“报应”。 发布时间:2025-08-21 08:26:4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