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董卓为什么有机会带兵入京呢?是谁的主意? 内容: 董卓为什么有机会带兵入京呢?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那一年,杀猪出身的大将军何进,想要杀掉少帝刘辩身边的宦官。 但同时,他又觉得,杀宦官,可比杀猪难多了。 所以,犹豫不决的他,便想请董卓进京壮胆,或者借刀杀人。 接到命令的董卓,则大喜过望,于是迈开了轻快的步子,带着士兵就扑向了洛阳。 董卓入洛阳出乎董卓的意料,他到达洛阳时,洛阳已大乱。 这段时间,局势急转直下:召他进京的何进,被宦官反杀;此后,袁绍又跳了出来,大开杀戒,见到不长胡子的男人,就一刀结果。 于是,宦官们裹挟着小皇帝刘辩,逃出了洛阳城。 但很快,大臣们就追了上来,把刘辩夺了回去。 宦官头头张让,只好投水自尽。 而董卓,就是在这时候,与小皇帝刘辩,及护驾的群臣,狭路相逢的。 1 废刘辩 立刘协当少帝刘辩,看到身穿铠甲的董卓时,不知怎地,竟大哭起来。 或许,他是害怕这个魁梧的大汉吧。 群臣见状,一时弄不清董卓来此的目的,于是大声喝道:“皇上诏令,董卓撤兵。 ”董卓说了句“扯淡”,然后才缓缓道:“你们自诩国之栋梁,就是这么保护皇帝的吗? 退兵? 退个毛兵? ”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了。 于是,董卓志得意满地骑马上前,向皇帝问好,并询问洛阳的情况。 还在抽噎的刘辩,说半句就要抽一下,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董卓好生厌烦。 于是,他便问边上的陈留王刘协。 此时才九岁的刘协,条分缕析,把情况说得明明白白。 董卓很是喜欢,于是他对刘协说:“来,让董叔叔,哦不对,让臣抱抱。 骑我的马,回京吧。 ”刘协拒绝了董卓的拥抱,在别人的搀扶下,骑上了另一匹马,并选择和董卓并辔而行。 那意思是说:主就是主,臣就是臣,注意你的身份。 汉献帝刘协而后世一直认为,就是从这时候起,董卓下定决心,要换掉皇帝。 公元189年9月,陈留王刘协成了大汉天子,也就是汉献帝。 难道,就是因为刘协比刘辩能力更强,更有骨气,更聪明? 所以董卓就要换刘协当皇帝? 对于董卓来说,此时的皇帝,不应该越软弱越好吗? 这真是大大的矛盾。 于是,有一种说法就诞生了——最初的董卓,只想当东汉朝的“霍光”,辅佐英主,匡扶汉室。 (注:西汉的霍光,曾废立皇帝)但,这说得通吗? 2 董卓最初只想辅佐英主吗? 不! 董卓立刘协当皇帝,是因为他最初想辅佐英主? 此种说法,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但这个观点,似乎有点说不通。 因为,在此之前,董卓的野心就已经暴露了。 在何进召他进京之前,其实朝廷也曾征召他入京为官,可是他却不受朝廷的摆布,于是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再次要他交出兵权,他也不肯。 他给朝廷的回复是:“士卒和我在一起,产生了感情。 我无勇无谋,也无大志,只能对皇帝不起了,我不能听您的。 ”这哪有辅佐英主的意思? 分明是想当军阀,静待朝中有变,一举夺权! 而入京之后呢,他又做了什么? 他很野蛮,他放纵士兵闯入民宅,抢掠财物,草菅人命,俗称叫做,吃大户。 一时间洛阳城中豪族,人人自危。 请问,这哪有辅佐英主的意思? 至少,当权臣的意愿,要大过辅佐英主的愿望。 既然不想辅佐英主,为什么他还要废掉有利于他的暗弱皇帝刘辩,立一个有骨气的刘协呢? 利益! 3 废立皇帝,董卓会得到什么那么废立皇帝,董卓会得到什么利益呢? 显而易见的是,权威。 你们都怕皇帝,那我偏偏就要废掉他,你们这些世家大族,还敢不听我的话? 他确实要学霍光,只不过,他想要的,是霍光那样的权威。 废立皇帝前,董卓召开会议,对群臣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大将军霍光废立皇帝,大司农是拿着剑说话的。 今天我也是这样,有不同意的,当心我的剑。 ”权威,呵呵。 董卓获得权威除了权威,我们还要往后宫看。 少帝刘辩有个母亲,是何太后,废掉刘辩,何太后自然也就废掉了,杜绝了太后临朝分羹的隐患。 而刘协呢? 他的母亲早就被杀了。 一个孤儿,有什么可怕? 更何况,他自己也可以做外戚。 这就是废立皇帝,董卓的好处。 看到这里,你还会认为,董卓废立皇帝,是为了辅佐英主吗? 至少,当权臣的意愿,要大过辅佐英主的愿望。 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正所谓,有得便有失。 董卓失去的,是士族对他的最后一丝好感,和最后一丝幻想。 于是,袁绍逃离了洛阳,成了另一个军阀。 一年后,他成为了“关东义军”的首领,率军讨伐董卓。 董卓的噩梦,从此开始了。 发布时间:2025-09-11 08:06:3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