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京胡的制作 内容: 一、选料(一)担子做京胡担子的材料主要是紫竹,其次是凤眼竹(斑竹)、罗汉竹、龟背竹等等。 紫竹产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 上等紫竹(花紫竹)不仅花纹颜色好看、独特,而且质地坚实,是做京胡的上选之材。 当然凤眼竹也有纹若凤眼、花似斑豹的上等材料。 不过凤眼竹虽然质地一般都很坚实,但尺寸往往不甚理想。 好的罗汉竹、龟背竹也可做成高档的京胡来。 总之选料第一要看品相,即颜色与花纹。 常见的花紫竹有黑紫竹(俗称黑老虎)、白紫竹、黄紫竹(俗称黄老虎)、芝麻点、阴阳脸、鳝鱼黄等。 第二要看尺寸:(1)粗细:即直径,一般应在φ18mm~φ20mm之间。 (2)长短:京胡担子共分五节,通常要求第一节长80mm,第二节长90mm,第三节长100mm。 西皮担子自第一节至第四节应小于400mm(370~390mm);二黄担子自第一节至第四节应大于400mm(400~430mm)。 超出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 凤眼竹往往第一节偏短,那没关系,只要第二节、第三节合适就行。 而罗汉竹和龟背竹则要看其下三节的尺寸,尤其是第五节最为重要,不应长过120mm;也不应短于100mm。 罗汉竹总节数一般都是奇数,所以罗汉竹琴常见的是:“三节棍”、“七节鞭”、“九节鞭”、“十三太保”等,当然最难得的“十八罗汉”是偶数节。 (二)筒子筒子是毛竹取其内径为φ42~φ52mm的竹节锯下而成。 筒子要质地坚实,竹黄厚且匀。 铁心里当然最佳。 其尺寸:西皮筒长115mm,内径:φ42~mmφ44mm;二黄筒长117mm~120mm,内径:φ45mm~φ52mm。 (三)蛇皮京胡用的蛇皮乃野生的乌鞘蛇。 产于湖北、湖南、浙江、云南、贵州等地。 一般从颜色上分三种:黑色、褐色、绿色。 其中以黑色为最好。 又因捕蛇的时间不同而皮子的厚薄质量不一样。 惊蜇后的蛇皮最好,而夏天蜕皮后的蛇皮最好不用。 蛇皮的花纹大小与蛇的粗细有关。 花越大越好。 花纹要黑白分明。 常说的“白如线,黑入缎”就是对好皮子的最精辟的形容了。 一张蛇皮能取6~8张。 尾端的皮子最厚,但花也最小,适用于西皮琴;靠近肚皮的皮子薄,可用于二黄琴。 (四)琴轴一般琴轴常用的木料有枣木、黄杨、红木、乌木、檀木等。 长短尺寸为:148~152mm。 其中枣木轴最为好用,因枣木又硬又有韧性,因此能“咬住”坚硬的竹子。 但因价值低而往往被人所忽视,所以目前高档琴上的轴子大多都是屋木或紫檀的。 (五)琴弦琴码目前市场上的京胡弦有天津、北京、上海等地产的各种品牌。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上海产的“鸽牌”弦为最好用。 弦软而不易断,音色透明。 琴码是老竹子刻制而成的,分空心码和马蹄码两种。 琴弦和琴码是京胡发音的关键部件,一把琴做出来而经过多次调弦和换码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来。 二、加工(一)烤担子因为竹子是在山里自然生长的,故而其外形扁、园、弯、直不一。 一旦选好料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烤制校直调圆达到要求1、工具烤担子的工具有:炉子、板凳、校圆钳等。 炉子就用普通的蜂窝煤火炉即可。 板凳用平常家用木凳即可,但必须在上面钻一个斜孔。 在烘炉用的火钳头上焊上两块铁板,铁板上用螺钉镶上木块。 木块是特制的,上面各有一个半圆孔。 这就是校圆钳。 2、烤制将要烤的担子上打上工业用蜡,当蜡被溶化后渗透竹皮内,使担子色泽光亮。 这种自然色是任何油漆都难以比拟的。 然后将担子放在蜂窝炉上方约5、6厘米处进行烘烤。 烤至担子本身温度达70~80℃立即拿下用校圆钳将其夹圆,快速转动担子,用钳子给与压力,这样,扁的就变成圆的了。 夹至担子的椭圆度不超过0。 5mm即可。 在校园的同时,利用板凳上的斜孔,将担子调直。 这两样工作可交替进行,而且必须进行多次加工,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加工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急,否则容易造成担子的劈裂。 在校圆和调直的同时,担子也烤干了。 3、加封头烤制前的担子一般为6节,烤完后须将最上一节锯掉,然后锯第五节。 西皮F调琴(娃娃调琴)最后一节为:103mm;西皮E调琴(旦角琴),最后一节为:105mm;二黄F调琴(生、净琴)最后一节为:107mm;二黄D调琴(旦角琴),最后一节为:110mm。 下料后,将锯口挫平,然后加封头(如图三)。 用502快速胶粘好。 封头的木料一般用红木或乌木车制而成。 4、钻、烫轴孔分出担子的前后(阳前阴后)在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对称划一直线,然后在第一节的二分之一处上下画横线,与原先的线成十字,从此处量至第二节80MM画第二条横线。 在这两点(上下共四个点)上用钢锥钻下样冲眼。 画好线后,即可钻孔。 前面的两个钻φ10MM的孔,后面的两个钻φ12MM的孔。 孔钻完后,即可烫孔。 烫孔用的火棍是特制的。 烫孔时应注意两孔的平行度和同心度。 一般一个孔要烫3~5次,每烫一次后,都要将选好的琴轴安上试一下。 随时校正孔的偏正和深浅,至达到要求为止。 轴头的长度一般为:36MM~39MM。 轴孔烫好以后,用刀子把轴孔被烧焦的部分刮掉,然后配研修刮轴孔、琴轴,直至琴轴和轴孔配合严密好使为止。 最后在轴孔上下缠上黑色尼龙线。 5、烤筒子筒子烤前先撑内圆:将筒子放在锅内用沸水煮4~6分钟,然后取出,一头塞上一个木撑子两头轻轻敲击,直至撑子与琴筒无缝隙为止,然后将琴筒带着木撑子放置在微波炉内。 用中火烘烤2~3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将木撑子取下,即可上车床车旋外圆。 筒子的壁厚一般为:5。 5MM~6。 5MM。 6、筒子钻孔钻孔前,先在筒子上画线:在筒子小头的端面上划一中心线,然后在筒子上下将中心线各引出一条直线,用游标卡尺在上面线上40MM处划一横线,与原线交叉成十字,再用游标卡尺在下面线上41。 5MM处划一横线与原线交叉成十字,并在上下十字处用钢锥钻出浅孔为钻孔记号。 钻孔前应先量一下所配担子的直径,如担子粗19MM的话,就选φ18MM的扩孔钻;如担子粗18MM的话,就选φ17MM的扩孔钻。 孔钻好后,就可以配担子了。 7、担子与筒子的研配量一下筒子的直径,然后把担子下端往上在筒子内径的尺寸上加上10mm处划一圈铅笔印,先用锉刀将封头下端至封头与担子结合处上延10mm滚锉成圆锥形,后用砂布(80#)自铅笔印处至末端打磨圆滑光洁。 要注意不要磨成椭圆。 此时将打磨好的担子与筒子进行研配。 筒子的上孔要用刀子刮修成正锥形,即上小下大。 下孔则修刮成反锥形。 筒子的上下孔一定要与担子研配得十分严密,以研好后不透气为准。 8、蒙蛇皮过去老艺人蒙蛇皮用的是“八卦阵”法,即用八根小木棍缝在皮子上,用木楔子将蛇皮拉紧。 而现在看来这种办法显然是有些笨拙与落后了。 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了模架与锥圈蒙皮。 这种方法的有点是方便、快捷、蛇皮受力均匀。 这套蒙皮工具. 蒙蛇皮之前应将筒子前端内外打坡口。 将蛇皮放在冷水中浸泡5~6小时,取出剪去肚皮部分,呈八角形,用报纸将蛇皮上的水份吸干。 在筒子上抹匀已经熬好的骨胶,将蛇皮放正,在筒子上用锥形套压住,上模架,用扳手均匀旋紧四个螺母,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等待干固,切莫曝晒或烘烤。 蛇皮蒙得松紧程度完全是靠经验来完成的。 而蛇皮的松紧又与琴的调门、音色有关。 一般高调门的琴蒙得紧一些;低调门的琴蒙得松一些。 总之,蒙的多了,也就驾轻就熟了。 9、蒙布、开风口、拴千斤钩蛇皮蒙上后,放在通风处夏天6小时,冬天八小时后即可把筒子从模架上取下来,除去锥套,将多余的胶用小刀刮掉,在蛇皮周围蒙上一块宽30MM的黑色或蓝色棉布,以作封边保护。 蒙布前,应在筒子下沿粘一块垫皮,以免琴弦磨破蛇皮。 将担子插入蒙好的琴筒内,用铅笔在筒内划线,然后取中开风眼(音孔)。 一般琴的风眼约长20~25MM,宽约3~4MM。 风眼要开正,如音不理想,可加长加宽风眼,但风眼对琴音的影响是有限的。 这时将担子插在筒子上,就可以上弦、拴千斤钩了。 千斤钩是用H68黄铜或不锈钢作成S形。 直径是1。 2MM~1。 5MM。 千斤的宽度一般是20MM左右。 千斤钩的宽度与音色有关,如音色不理想,调整一下千斤钩会起到一定作用。 10、调试琴声拴好千斤钩后,就可以安上琴码试音了。 一般地说,小琴码的音比较透,而大琴码的音则比较闷。 一把琴要经过反复调试,才能找出它的最佳声音来。 一把好的京胡应具备相当的穿透力,同时又要有酥音和金属音,如果这些都有了,那么一把好琴就诞生了。 发布时间:2025-09-18 08:33:0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