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蒯通向韩信献上什么计策?韩信临终前后悔没听他的话 内容: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 他帮刘邦打赢了楚汉争霸战争,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刘邦得以建立大汉王朝。 然而就在刘邦称帝后不久,韩信却被吕后所杀。 执掌大军的韩信难道真的只能在帝王面前束手就擒吗? 他本有机会成就自己的霸业,但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让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悄悄从手中溜走。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韩信的第一次机会出现在他刚刚平定齐国的时候。 那时刘邦正与项羽相持不下,而韩信坐拥大军驻扎齐国,随时可以出兵制止纠纷。 这时候,他的谋士蒯通站了出来。 蒯通是一个相士,也是韩信最信任的谋士,他这一次要劝说韩信起兵,三分天下。 蒯通告诉韩信,以现在态势来看,刘邦和项羽两人相持不下,而韩信所处的地点正是天下的咽喉。 韩信帮谁,谁就能获胜,可如果韩信两不相帮,而是派军队袭取两人后方,则可将两只大军全部束缚住。 等到刘项二人精疲力竭,韩信再号召诸侯,一统天下。 韩信听后十分犹豫,这的确是个好计策,但也会让他背上卖主求荣的骂名。 看着犹豫不决的韩信,蒯通再次劝谏韩信,他告诉韩信有人君之相,老天爷将这个机会给了他,如果他不珍惜,那么灾祸马上就会赶来,到时候后悔莫及。 韩信感激汉王信任,还是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蒯通面对韩信的拒绝,仍然不放弃,他继续游说韩信说,你此番出征已经立下大功,河南、河北、齐地、龙且都被你给打败了。 作为人臣立下这些不世之功,刘邦是无法容纳下你的。 如果你是刘邦,该拿什么奖赏给你这样的功臣? 韩信听后,只是解释道自己只想做个齐王,以自己和刘邦的交情,这应该不是难事。 蒯通继续对韩信说,当年常山王和成安君是要好的兄弟,可是两个人最后仍为了利益拔刀相向。 你想和刘邦论交情,谈感情,可是刘邦到了分利益的时候根本不会和你谈这套。 刘邦对于手下的臣子只会做到鸟兽尽,良弓藏。 你虽然只想做齐王,但是在刘邦的眼里,给你个皇帝都绰绰有余。 他只会忌惮你的功业,想尽方法迫害你。 韩信听后,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思考了半天,韩信仍然无法下决定,这回蒯通急了。 他再次对韩信说,其实你早已知道该如何是好,但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你就是一只猛虎,不过不肯奋力扑食,你就像一匹快马,不过只愿闲庭信步。 我希望你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否则祸事也就离你不远了。 看到仍在苦苦犹豫的韩信,蒯通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他近乎狂吼道,既然已经知道如何该做什么,那就该迅速勇敢地付诸行动,像你这样犹豫不决,汉王早已对你忌惮再三。 死亡已经离你越来越近了。 可是韩信始终不听蒯通的苦劝,蒯通只好默默离开了韩信。 故事的最后,韩信帮助刘邦十面埋伏,将项羽逼死在乌江河畔。 随着项羽的人头落地,韩信的威望也水涨船高。 刘邦先将韩信封为齐王,后又封为楚王,正当韩信以为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藩王生活的时候,刘邦的一纸诏书将他从楚地唤至京城。 在那个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的未央宫内,迎接韩信的只有吕后。 吕后命人将韩信包裹在麻布中,用竹签活活刺死。 一代名将韩信高喊着我不服三个字,在未央宫的房梁上鲜血流尽而亡。 总结:韩信作为统兵百万的元帅,可以说是战必胜,攻必克。 可是作为政治家,他还不如一介小儿聪明。 世人都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可是韩信仍然抱着自己并无奢望的打算。 岂不知在刘邦眼里,就算他没有野心,但他活着,就是一个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韩信,韩信的身边会出现无数个蒯通。 也许这个蒯通没有说动韩信,但不能保证下一个蒯通就会失败。 如果韩信某一日想通了,也许不需要蒯通自己也会叛乱。 后世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 发布时间:2025-09-21 08:18:2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