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谋臣张纮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 内容: 张纮(153年-212年),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那他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 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孙策平定江东,亲自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 后来,张纮出使许都,任命侍御史。 孙权即位时,返回江东,担任长史之职,运筹帷幄,建议孙权迁都秣陵。 建安十七年,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早年中举,投靠孙策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为掾属,拒绝应召,避乱江东。 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前往投靠。 孙策表为正议校尉,跟随孙策征伐丹杨。 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 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忠贞职守,辅佐孙权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因之前在寿春会见马日磾时。 中原士大夫嘲笑江东没有博学之士,孙策便想派遣虞翻前往朝廷,用才华折服中原人士,遭到虞翻拒绝。 于是,孙策改派张纮奉献奏章到许昌,担任侍御史。 少府孔融亲近友善。 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 曹操听取了意见,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 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 陈琳说王朗(字景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孙权刚刚统事时,正当盛年,吴夫人以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多次感谢张紘,嘱咐他们的辅助之义。 张紘立即上书答谢,思索的唯有补过误。 每当有秘密的计谋,与四方结交,经常由张紘和张昭负责起草。 张紘以孙坚击破董卓,扶持汉室的功劳和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写了一篇铭记颂扬。 写完后呈给孙权,孙权阅读悲痛伤感,说:“君真了解我家的经历啊。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为国谏言,共商大计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 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 现如今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 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 ”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 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 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 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 ”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鞠躬尽瘁,死于病榻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 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 建安17年,张纮卒,时年六十。 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张纮著有诗赋铭诔十多篇。 孔融 :前劳手笔,多篆书。 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陈琳 :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於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 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陈寿 :张纮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孙策待之亚於张昭,诚有以也。 发布时间:2025-09-22 08:12:1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