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科举能不能选出有能力的人? 内容: 过去看到过一个名单,列举了一大堆很有名气但并没有科举功名的人,例如曹雪芹、蒲松龄之类,又列举了一大堆有科举功名但没有名气的人。 通过二者对比,以此说明科举不能选拔出有能力的人。 这可能是一种有意的误导。 科举能不能选出有能力的人? 答案是,科举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能考中科举,至少说明智商是在一般人之上。 科举考试非常之难,最低级的秀才,录取率不足10%,更不用说举人、进士了。 有的人考一辈子,可能还是个童生,混不上一个秀才。 有的人,考到五六十岁,考上个举人,就因高兴过度而发疯,如范进。 但是,如果看看一些思想史上的精英,他们的智力代表了古代中国思维的最高水平,而他们能不能考中科举呢? 先看最有名了朱熹和王阳明。 朱熹,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也就是今天刚刚高中毕业的年龄,人家就一路过了秀才、举人,考中进士。 王守仁,21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 其它杰出的Z治人物,如王安石,22岁进士。 司马光,20岁进士。 张居正,16岁举人,23岁进士。 李鸿章,25岁进士。 曾国藩,28岁进士。 如果再翻看更多的古代精英人物的简历,就会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进士。 这些人,后来能够做出这么大的功业,其智慧、能力都绝非普通人可比,所以他们都能够早早的就突破了科举考试的最高一关。 这至少说明,科举考试在选拔人才方面是有一定客观性的,它确实能选拔出一些精英和高质量人才。 当然,这不是为科举考试唱赞歌,科举考试也埋没了很多人,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是说明科举考试存在上千年,有其道理,有其贡献。 另外,科举选拔是一个方面,选拔出来后如何利用又是一方面。 像朱熹,在Z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在思想创造方面却能够震铄古今。 公众号:求是斋杂谈 发布时间:2025-09-27 08:19:57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