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备有没有打赢夷陵之战的机会 如果有,刘备又应该怎么做 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刘备有打赢夷陵之战的机会吗? 如果有刘备又应该怎么做? 一、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 在刘备夷陵战败前,曹丕曾经对他的失败做出过预判。 曹丕在得知刘备树栅连营七百余里时,对手下的群臣说,刘备不知晓兵事,哪里有连营七百里可以拒敌的! 兵法上说的很明白,“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孙权的捷报很快就会送来了。 果然七天后,孙权击破刘备的书信就送达曹丕处了。 如果从战术上来说,曹丕的说法很有道理。 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率领的军队只有四万多人。 而东吴派去抵抗他的军队则达到了五万人。 本身兵力就不占上风,刘备还把有限的兵力分散在七百里的纵深里。 刘备筑造了几十个营垒来与吴军对抗。 这就使他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来对东吴发动攻势。 长此以往被敌人抓住战机发动反击,必然失败无疑。 不过刘备自己就是一个枭雄,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取得过很多辉煌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为了借重刘备的威名,不惜和没有什么实力的刘备联盟,这才打胜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军更是将曹军打得狼狈不堪,主帅夏侯渊也在战场上被杀。 曹操亲自前去也不能挽回败局,只能承认失败撤军。 久经战阵的刘备岂能看不出曹丕都能看出的破绽,可是他也是没有办法。 因为他无法突破陆逊的防御,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企图以长时间的相持来与陆逊耗时间,来争取战局的转机。 在陆逊接管防御刘备的吴军时,前线的吴军已经连吃败仗。 陆逊因势利导,将吴军逐步撤退到夷陵一带,把几百里的险峻山地地带放弃给刘备,然后坚守不出。 刘备为了引诱陆逊出击,想尽了一切办法。 他先是包围夷道,夷道的守将孙桓是东吴的公族,身份高贵,东吴诸将要求立刻救援孙桓,但是被陆逊压制了下去。 然后刘备又派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挑战吴军。 自己则率领八千精兵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企图袭击吴军。 这个计谋又被陆逊识破,没有成功。 刘备在无法和陆逊决战的情况下,采取和陆逊相持战术并非是消极等待,而是另一种进攻。 这种进攻是在心理上对东吴的一种折磨。 这是因为孙权投降曹丕并不是真心实意的,而是为了避免遭到蜀汉和曹魏的夹攻,为自己争取打败蜀汉的时间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续,东吴的处境就越岌岌可危。 孙权为了讨好曹丕,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无条件满足曹丕的要求,向曹魏进贡。 但是,曹丕也看出孙权的用意,让他派太子入朝当人质,好彻底控制孙权。 孙权对此只能采取虚与委蛇的办法,尽量拖延时间。 刘备采取相持的办法,就是要等到孙权无法忍受曹丕的讹诈,与曹丕翻脸的时候。 那样一来,孙权将陷入绝境。 如果孙权不向刘备求和,答应刘备的要求,就会被蜀汉和曹魏联合歼灭。 刘备的这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招数,足以看出他过人的权谋。 但是让刘备意想不到的是,没有等到孙权和曹丕闹翻,自己就被陆逊用火攻击败了。 二、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关键。 归根到底,刘备失败的原因,还是不能突破陆逊的防御,在战场上与陆逊决战并歼灭之。 他采取与陆逊相持的办法,虽然有可能获得胜利。 但是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也会消耗自身的人力、物力,造成全军的疲惫,容易被敌人所乘,遭到意想不到的失败。 那么,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关键就是逼迫陆逊出战,打破东吴固守不出的战略。 这是因为,与刘备的蜀军在野战中一决胜负,是陆逊十分害怕的。 这很容易造成吴军的失败,进而决定东吴的命运。 这一点,从陆逊的给孙权写的书信中就能够看到。 孙权在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后,向陆逊询问前线的情况。 陆逊向他回复说,自己在战争初期,最害怕的是刘备水陆俱进,如今刘备舍弃水军,全军上岸,处处扎营。 这说明刘备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运用,战争进入相持状态。 这样,刘备就不足为虑了。 陆逊害怕和刘备进行野战,是双方军队的特点决定的。 东吴的军队主力是水军,而刘备的主力则是步骑兵。 刘备的这四万军队主要是准备用来北伐秦川的军队,这支军队训练有素,其中的中坚力量则是骑兵。 这支骑兵是刘备多年收集训练的,包括北方的乌丸骑兵,战斗力极强。 刘备率领的这支军队,他们的野战能力远远强过吴军,这也是刘备敢于发动伐吴的原因。 陆逊不出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得军心。 吕蒙在去世的时候,他向孙权推荐自己的继承人是朱然。 但是孙权没有接受吕蒙的建议,将抵御刘备的重任交给了陆逊。 陆逊本身是一个书生,被孙权空降到吴军当统帅,由于资历短浅,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在他指挥作战期间,多次遭到部下的抵制。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陆逊率领吴军与刘备进行野战,结果肯定凶多吉少。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陆逊才采取坚守不战的战术,不让刘备得到决战的机会。 因此,如何打破陆逊的防御,逼迫他和刘备野战,就成为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关键。 三、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方案。 在蜀汉的战争史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不但刘备遇到过,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也屡屡遭遇。 刘备在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中遭遇了曹军和吴军的坚强防守。 诸葛亮则在北伐中,多次遭到曹魏的坚强防守,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不过,蜀汉也有唯一一次打破对方这种防守战术的军事行动,那次是发生在汉中之战中。 在那次战役中,夏侯渊率领的曹军对刘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 刘备在曹军的坚固壁垒前不但取得不了进展,还吃了多次败仗。 于是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占领了夏侯渊侧后的定军山要地。 夏侯渊在前来争夺的时候,被反客为主的刘备击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 此战奠定了汉中之战胜利的基础。 那么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要逼迫陆逊出战,只能采取法正在汉中之战里的计策,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夺取陆逊纵深的要地,逼陆逊进行争夺。 为此,刘备可以采取两种方案,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个方案就是采取陆逊最害怕的水陆俱进的方案。 刘备要充分发挥自己水军占据长江上游的优势,主动对东吴出击。 东吴的水军虽然强大,但是位居下游,再加上峡口地形狭窄,他们面对蜀汉的水军将处于极端不利的状态。 如果刘备采取水陆俱进的战术,就会给陆逊很大的压力。 如果他不和刘备决战,就要冒着被蜀军前后包围的危险继续防守,直至撤退。 如果陆逊被刘备逼得退出夷陵地区,他的处境将更加不利。 刘备的野战部队得以展开兵力,荆州将很快落入刘备的手中。 东吴因此很可能在夷陵之战中失败。 第二个方案就通过武陵山区,直取荆州在江南的地区。 在镇守荆州的时候,刘备对武陵的少数民族部落多有恩德,得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拥戴。 在刘备发兵之后,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主动向刘备联络。 刘备派马良带着金帛前往,组织他们向东吴发动攻击。 如果刘备在正面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采取当年在定军山的策略,果断率军进入武陵。 在当地百姓的拥护配合下,对陆逊背后的江南荆州部分发动攻击,形势将对刘备十分有利。 由于有当地百姓的配合,刘备的军队给养会得到顺利解决。 再加上荆州当地尚存的倾向刘备的势力,刘备会很快拿下荆州南部,对陆逊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要不放弃荆州东撤,要不只能和刘备在荆州决战。 如果陆逊东撤,他的军心不稳,很可能军队会不战自乱,败得更惨。 如果和刘备进行野战,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可能会遭到惨败。 因此,刘备只要采取以上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可惜的是,当时法正、张飞、黄忠等人已死,势单力孤的刘备不敢采取直插敌人纵深的战术。 因为没有优秀的谋士和良将,刘备同样也面临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最终双方只得转入相持阶段,刘备无可奈何地遭到了惨败。 结语: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他无法打破陆逊的坚守,只得与之相持,被陆逊抓住破绽,遭到了失败。 刘备要在夷陵之战中取胜,只有逼迫陆逊和自己野战一条路。 如何逼迫陆逊出战,是刘备取胜的关键,他采取的那些浅显的办法,只能蒙骗一般的吴军将领,却瞒不过陆逊的眼睛。 刘备要逼陆逊出战,可以采纳两种方案。 一是水陆俱进,充分运用水军的力量,直插吴军的后方,包抄包围陆逊。 二是兵出武陵,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对荆州南部发动进攻。 在迅速夺取荆州南部后,刘备对陆逊进行前后夹击,逼他决战。 如果刘备采取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案,他都可能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发布时间:2025-09-27 08:35:4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