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圣智三相? 内容: 众所周知,人是没办法在水下呼吸的。 但是鱼可以,因为鱼用腮呼吸。 我们把鱼的这种呼吸,也叫做呼吸,是为了方便。 当初发明呼/吸这个词的人,也是为了方便,但笼统了。 实际上,当我们说到呼吸时,心里想的是一种胸部和腹部的运动。 那么,鱼的那种呼吸,如果叫做涅槃。 我们想到的胸腹运动,就是涅槃相。 问题是,呼吸=胸腹运动,这是下意识的理解。 所以有个笑话说,当我意识到呼吸时,我的呼吸就从自动挡变成了手动挡。 问题是不管什么挡,都是胸腹在用力。 所以,佛陀时时提醒我们,涅槃是『涅槃』,不是『涅槃相』。 那么,为什么不能发明一个水下的胸肺呼吸呢? 佛曾打个比方,他是一个旷野中行走的人,通过一条古道,进入一座古城。 他说,道路和城,都不是他发明的,只是他找到了而已。 所以,这里很符合道家说的自然。 反而,人们越来越承认,科学并不是发现,而是发明,发明一种描述世界的方式。 但麻烦的是,语言就是被发明——用来沟通懂和不懂的。 也就是说,语言担负的责任,就是让肺呼吸的人,理解腮呼吸。 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很儒……好消息是,佛给出了步骤。 人可以理解不可思议吗? 似乎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不可能被理解。 或许有一天,你做到了水下呼吸,才真的理解了水下呼吸。 只不过在那之前,佛提醒,至少别误会。 所以金刚经频频说,是xx,则非xx,是故我说是xx。 有个故事,乌龟和鱼聊天。 乌龟说到,那天我走在陆地上……鱼表示不理解。 鱼的意思是,那就是在陆地上游泳。 其实鱼的说法没错,因为鱼通过语言,永远也没办法理解陆地上的乌龟。 这就是佛说的,语言永远不是第一义。 为什么高僧一副不爱理人的样子? 因为他们心中正在构建一个浩大工程。 像是一个学生计划着从学习乐器到组建乐队,从三角函数到不啦不啦,并且正在实施,一些身边的小矛盾就不放在心上。 但,有趣的是,佛家构建的那个工程,是空。 这好像是悖论。 若是空,现在就很空。 拿起手机也不知道干什么。 这是空虚——或者无所谓怎么定义,总之人们不享受这种状态。 那么真正的空,也是需要构建的。 有人朝和尚吐了一口,和尚大肚能容。 其实他恨不得你离远点。 或者他自己离远点。 因为他要到达内心无影像的境界。 哪有闲心跟你计较这些。 那么就算人们很容易澄清心灵,但是做梦时无数怪兽又都跑了出来。 所以还要让自己熟悉澄清,一直熟悉到骨子里,以至于睡眠的时候也是澄清的。 在皮粗重,在肤粗重和在骨粗重。 因为人们从有了意识就开始辗转,现在要反向操作肯定很难。 要反向操作成自然,成惯性,就更难。 等一切粗重都不再跟随睡眠了,这时候你再读佛经,觉得诸佛都在附和你。 这时候你放下佛经,一切法相不取,三昧之身已然如幻。 此幻和四大所造,是同是异还有什么区别。 总之心已上岸。 我们总觉得心是观众,妄想是演员。 其实正相反,那些妄想聚集在心里,看着意识表演。 心是人来疯,妄想越多它越躁动。 你要让它明白,那些观众都是它自己想象出来的,它会反抗,沮丧。 甚至佛说,十一地都有对应的愚痴。 俗话也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总之有一天它在一块干净的大石头上坐着,看着那些无关的风浪。 有趣的是,只要它愿意,就能从风浪里看出各种形状。 你说这些是有吧,其实不同于四大所造。 说是无吧,心也算乐在其中。 这种遍一切味的状态,是一种空,也是一种实。 其实无所谓怎么形容了。 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就是把这种方式分享出去。 我曾经是大象,是鸟是月光照在一条古道上,进入一座大城在那里杀了五蕴僧和七识佛因为他们说刹那河里住着永恒我在高高的画楼上,影像在地上流淌我没想到妄想才是观众典籍便是荆棘荆棘上被围观的是我的心那个瞬间走遍城砖的物体公众号:涉川利往 发布时间:2025-09-28 08:05:0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