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古文观止的第一篇是它? 内容: 以前随大流买过一本《古文观止》,就像背单词永远都是只背到abandon一样,古文观止买回来,只记得第一篇。 第一篇标题是:郑伯克段于鄢。 文章里解释了标题名,为什么叫做郑伯克段于鄢? 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件事讲的是郑庄公,为什么不称郑公或者庄公,而要说郑伯? 第二个问题是,这件事讲的是郑庄公以国王身份Z压叛军,为什么不是伐,不是征,不是讨,而是克? 孔子作春秋,主要目的是教育。 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郑庄公的母亲不喜欢他,而偏爱他的弟弟公叔段。 弟弟和母亲联合起来要造反,郑庄公心知肚明却不加干涉,放任他们母子壮大,并且装作毫无准备的样子。 最终公叔段和母亲里应外合造反,郑庄公早有准备,迅速平叛,干掉了公叔段,并且让自己的母亲无话可说。 孔子把郑庄公写成郑伯,主要是看不上他对弟弟不教而诛,甚至故意纵容乃至引诱对方造反再一网打尽。 之所以说是克,也是因为纵容过度,公叔段已经大有声势,郑国已经像是两个国家了。 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不仅仅孔子拿出来重点批判,古文观止还选出来作为第一篇? 其实答案很简单,郑庄公是春秋初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西周最后一代天子是周幽王。 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公主,当时周王朝的控制能力已经越来越弱,不得不依赖于诸侯国的帮助,同时受控于诸侯国的势力。 申国想要控制周王朝局势,进一步加强申国的势力,所以嫁了公主过去;而周幽王想要摆脱申国的控制,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孩子为太子。 周幽王可能误判了自己的实力和申国的决心,在废掉申后之后,迎来了申国的报复。 申国自己还不敢打天子,也可能还打不过,于是借兵犬戎。 谁知道犬戎直接灭了周王朝,杀了幽王和褒姒,烧杀抢掠,废了西周的都城。 周幽王死掉之后,申后的太子(周平王)即位。 西边的都城被毁,并且离犬戎太近,只好往东边迁都,开启了东周的时代,也开启了春秋的时代。 这和郑庄公有什么关系呢? 平王东迁的时候,郑国国君还是郑庄公他爹,郑武公。 郑武公保护协助平王东迁,积累的一定的声望和实力,为郑庄公打下了称霸的基础。 郑庄公即位,杀掉弟弟公叔段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强大了,开始周围四处打仗找事儿,一时之间成了小霸主。 恰好,周天子刚上来一个年轻人,也是年轻气盛,不喜欢郑庄公的飞扬跋扈,领着工资占着位置不干活儿,撤掉了郑庄公的职位,同时联合了几个被郑国打惨了的几个小诸侯,来攻打郑国。 结果,周天子太高看自己的实力和声望了,双方实力悬殊,天子惨败,并且在败走的过程中被射中肩膀。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周天子和诸侯打仗,被打败,并且天子受伤。 虽然周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但这件事也是很重要的标志。 天下诸侯都看到了,周天子并不可怕,周天子可以挑战,周天子也会受伤。 而与此同时,大家也都再也不服郑庄公了。 你连天子都打,是打了天下人的脸,大家不联合起来灭了你都是好的,怎么可能还服你? 之前郑武公凭帮助平王东迁积累的Z治声望,就这么被郑庄公射伤天子给全毁了。 这还是春秋早期,不尊天子,你再怎么武力昌盛,终究打不过天下人。 所以,郑庄公被写成郑伯,这件事没有任何异议,所有人都会赞成。 郑庄公在诱杀弟弟的时候,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庄公和天子之间的战争,直接毁掉了郑国称霸的资本,是不是也可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呢? 公众号:无色透明易挥发 发布时间:2025-09-29 08:18:4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