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神往往决定了一切 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开篇。 这个故事做成CG,画面一定很震撼。 当然,五毛特效除外。 看过那么多电影,好像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影视公司把自己的开场片头做成鲲化鹏,怒飞天际。 北冥,为什么是北冥? 北境是玄天上帝的地盘。 不光仅仅是说渤海。 如果说,庄子归华族,就只以中国的版图来框定北冥的位置,倒反狭隘了。 华族的上古世界观,是三垣四象。 视野十分广袤。 而华族所言的九州,并非是单指中国分为九个区域,说的是地球,为九大处陆地块面。 而所言之的天下,实际是指寰宇。 郭象有个注解,倒是说的有意思,他说:“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 此岂好奇哉? 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出,大处亦必自生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处心于其间哉。 ”大物必生于大处。 大处自生大物。 郭象讲得好。 小时候,我家是租公屋住。 后来要买房子,有一处巷子里的价格便宜,各方面还将就,我妈妈就想买,爸爸就不同意,理由是,住巷子里,将来小孩子格局会很小,因为邻里挨太近,是非多,口舌多,放个屁对门都听见,不买。 父亲的认知是对的。 那间屋子一直没有卖掉。 后来更恐怖的事情,得知那个屋其实闹鬼,所以卖得很便宜。 以前是解放前地主家的房子,有个小妾在上面吊脖子那个掉。 后来住进去的人不太安。 我再大一点时,独自去过那间屋子。 夏天再热,走近屋子时,都很阴凉,会鸡皮疙瘩。 阴处自生阴物。 阴物自生于阴处。 鲲,实际是小鱼的意思,甚至是鱼卵之意。 北冥有鲲,大鱼却其名曰小。 你说这是文字游戏也行,说是庄子故意为之也好,故事不过就是想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是名鲲,鲲即非鲲。 它大得很。 第一篇就开始破名相。 事实层面它就是很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化字,不是变字。 中国人最喜欢讲造化,不讲造变。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后又皆化于虚。 道在天地不可见,能见到的很多事物,往往都是道的转化,甚至其中的转化过程也常常不可见,可见的是最后化出的具体形态。 鲲怎么来的,也是道之委而有。 鲲化鹏,大物化大物,“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居然不用受天劫,它是怒而飞。 鼓足而振翅。 能量相当充足。 直接化成塞于天地间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巨力。 像核武器这种东西,离心机搞出的浓缩原料,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就是一种海运之力。 其实像一颗鸡蛋,孵化为一只鸡,也是一种海运。 人的精子卵子结合,再加天地灵气的灌入,最终化人,也是一种海运。 更别说那种三花聚顶,炼神还虚的真人,一举冲虚,背后的海运之大。 清化为天,浊化为气,斑杂化万物,更是一种海运。 生命能由虚空中来,藏时为元精,用之为万灵。 道之隐含为太一,释放出来就是太清,这个转化过程,都有一股海运之力的运作。 鲲,本是潜藏于渊。 潜龙勿用。 后化为鹏,为飞龙在天。 宇宙星辰亦是如此。 星宿在宇宙清气之海中,不停运动,升降沉浮,波澜壮阔。 尚为鱼时,是仰看天。 化为鹏后,则俯地。 南冥天池噢,是哪里呢,华夏的古老观念中,地球是有一个口子跟外空间相连接的,就好像我们说,人的百会穴,可以接到天的能量,包括像鼻道,也是连与天气。 南冥就是这个机关通道,就好像一个南瓜丝瓜,有个瓜蒂连着藤蔓。 南冥,连的就是清虚之境。 鲲鹏之化,由实入虚,是一种虚实相通的大同。 北冥,坎者,北海者,天一之水。 鲲者,真炁也。 郎君之坎,命也,水乡真铅。 所以鲲化鹏,徙之南冥。 南冥,离火者,大鹏,为汞,性也。 整个故事就是在讲真铅真汞。 讲生命的升华。 性命之学。 拿基本的人体生理讲,人的肾气很宝贵,肾中有真炁,是人的生命功能的根。 心内有真精,同时心火温煦肾水,使得生命之水沸腾,从而生命的能量延绵不绝。 心肾本水火交融。 心性妄动太过,那么真炁只能不断地去救心阴,人的根气就会愈寡,心肾不交,水火反相克,而不能互为充实,滋养生命。 那么北冥中的鲲,只能最后成为一只死鲸,谈不上化鹏怒而飞。 为鹏,在庄子的眼里,还不等同于逍遥,还是一种有所待的状态。 但是,鲲鹏之化,也是修炼的第一步。 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都玩不了。 道人陆西星,在古籍《南华真经副墨》卷一中的虚字集,对鲲鹏之喻有言:“夫心之神明,变化莫测,际天地,穷宇宙,无足喻其大者。 此篇首以鲲鹏寓言。 ”他是将鲲鹏之喻看作,是人的心志与志气,养心志而可通真性,后则彻寰宇。 所以,陆西星说:“夫人必大其心而后可以入道,故内篇首之以逍遥游。 游,谓心与天地游也。 逍遥者,汗漫自适之义。 夫人之心体,本自广大,但以意见自小,横生障碍。 ”鲲能化鹏,而不受形体限制,沉潜积命,元气与元神相结合,而有圣胎,后天返先天,元婴飞升。 蛰藏的力量非常大,像那些冬眠的动物,比人要厉害得多。 冬眠时,那个心大概就是冥冥渺,非常无为。 蛰伏,实际上就是蛰福。 等到惊雷一响,阳气复时,生命的海运发动起来,就不得了。 就像《动物世界》里那句经典的旁白:“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像那些渔民嘛,天气不好,出海不得,就在家修补渔网。 但是有些人呢,时运不济,天天宅着,邋里邋遢,生命的海运就被霍霍掉了。 我有个朋友的哥哥,本来长得很帅,因为一些事情失利,呆在家里,卫生也不做,书也不读,家里乱七八糟,进去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几个月以后,我朋友和我讲,不得了,怎么我哥哥变丑了,头发也开始脱,肚子也开始大,油腻得不行。 朋友就说,诶呀,一个人不管怎么样,都得善待自己哈,我说是呀是呀。 我自己在行医的这些年里,遭受过几次重大变故,非常艰难,根本没有办法去行医,因为各种事情挡着。 也有这个体会,一旦在逆境中放纵、松懈,就会武功全失的感觉。 所以就继续保持读医书,不敢半点偷懒。 读书和不读书,人的精神面貌会差别很大。 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人在衰时,要养心养气,心气一旦完全垮,真的就是麻烦了。 心气如油,添命运明灯之盏。 世间阴阳水火的此消彼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小到人身,大到外部山湖海,由气态化变液态,由液态再转化固态,固态又粉为气态。 但是人自身有局限,很多事物,是目所不见,耳所难闻,所以人才需要制造那么多的辅助工具,对自然变化进行探索研究,以弥补自身感官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精神在我,视听在彼。 看与不看,听与不听,完全处决于一个人的心神意识。 你不想看,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摆在那里,你也不想去碰。 一个人活着,要面对的事情蛮多的,不是吗,很多事情足以影响心神发挥。 人生的很多劫难,都是在磨一个人的心智。 看人有没有本事化掉,化成自己的海运。 有外界的妖魔鬼怪所魅,也有自己的习气拉扯,更有所谓七窍囚人,五根劳役,还要被说不定哪时跳出来的身体病痛折磨。 所以,常常是所谓的“形无妨,而人自妨之,物无滞而人自滞之。 ”自妨自滞的原因,在于心志不明,所以耳目之听纯为妄念而设,故自惑。 所以陆西星才说:“夫人之心体,本自广大,但以意见自小,横生障碍。 ”庄子内篇逍遥游,开篇就直指了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5-10-05 08:16:5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1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