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籍中的珍品影抄本 内容: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书都是印刷出来的。 有没有想过,在古代,印刷技术还是雕版的时代,如果想拥有一本比较小众的书又该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古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如果买不到的话,他们会抄写一本。 您没有看错,是抄完一整本。 古人使用毛笔,毛笔的书写速度很慢,这样的速度要抄多久啊。 千万不要替古人操心,不要忘了熟能生巧,在古代,有一个工种叫做抄书匠,一个合格的抄书匠,一天大概可以抄录将近1万字。 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抄书匠在抄书的过程中,受到文人审美的影响。 如果遇到精细的版本,他们甚至会直接摹写。 于是,在古籍的各种版本中出现了一个概念——影抄本。 影抄本又叫影写本,影抄时先把白纸覆盖在原书之上,慢慢勾摹,务求与原书一样。 这种手艺起源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这样的摹写工艺应该和双钩填墨临仿书法作品有关。 唐太宗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他想要拥有《兰亭序》的真迹。 他听说真迹在王羲之的后代辩才和尚手中,于是派萧翼骗取了《兰亭序》真迹。 李世民拥有真迹之后,就让手下擅长书法的大臣摹写这卷作品,现在人们常见的“神龙兰亭”就是其中的一个摹写本。 武则天登基以后,他也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她借来了王氏子孙家藏的王羲之真迹,复制了一套《万岁通天帖》。 这样堪称一比一复制的流程,给抄书匠带来很多启示。 到了明代,书籍刊印已经比较普及,这个时候很多文人发现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质量很好。 不过宋版书大多毁于宋金、宋元战争,存世量十分稀缺。 于是有些有实力的藏书家想到了摹写复制的办法。 从明代开始,影抄本有了特别含义,可以专指手工抄写复制宋版书。 明代有个著名的藏书家叫毛晋,他是常熟人。 他十分喜欢收集古籍,他家的藏书楼叫汲古阁。 他在藏书楼附近贴了一张广告,高价收购古籍善本。 别人出100两银子,他就能出120两。 毛晋的汲古阁中养了一批文人,专门给他抄写制作宋元时期珍贵书籍的影刻本。 后人把毛晋制作的这批影抄本叫做“毛抄”。 在现代的拍卖会上,毛抄的价格远高于明代的刻本,几乎达到了宋版书的价格。 发布时间:2025-10-07 08:14:5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