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汉武帝为什么要杀窦婴?他是如何考虑的? 内容: 无论是否有遗诏,窦婴必须死,只不过想杀他的并非汉武帝罢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皆被尊为太后,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权。 虽然窦婴靠着窦太后的关系步入仕途,然而他确实外戚中的一股清流。 他为人正直、忠于汉室,是汉景帝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臣,巅峰时期官至丞相,受封为魏其侯,军国大事皆要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窦太后去世,窦婴便失去了依靠,丢了官职赋闲在家。 此时,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当数田蚡,他是王太后的弟弟,而王太后则是汉景帝的皇后。 窦婴失势后,体会到了什么叫树倒迷糊散,那些以前围着他转的官员,全都跑到田蚡那里去了。 就连他的门客全改投田蚡门下。 当然,窦婴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不怪田蚡,但是却对于那些见风使舵之人十分不满。 当时,唯一没有弃窦婴而去的人只有灌夫一个。 灌夫这人刚正不阿,属于那种眼里揉不进一点沙子的人,因此他和窦婴很投缘。 随着二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竟然结成了莫逆之交。 然而此时窦婴还不知道,正是因为灌夫,使得自己丢了性命。 一日,灌夫前往田蚡府上拜见,想要帮窦婴与田蚡牵上线,帮窦婴东山再起。 二人聊的很尽兴,田蚡此时说原本想和灌夫一起去拜访窦婴,奈何灌夫正在服丧期间,不方便参与宴饮,只得作罢。 这明显就是个客气话,结果灌夫竟然当真了,他表示只要田蚡愿意赏光驾临窦婴府上,自己愿意豁出去作陪。 田蚡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便随口答应了。 毕竟那时候服丧是大事,没人敢破了丧期的规矩。 结果,灌夫回去后立刻和窦婴说了此事。 窦婴一听,也想和田蚡搞好关系,于是连夜为田蚡的到来做准备。 又是买酒卖肉,又是打扫屋子准备酒席,一直忙到第二天。 就在窦婴一家翘首以盼的等待中,田蚡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下子窦婴觉得很丢面子,而灌夫更是觉得被欺骗了。 于是灌夫直接找到了田蚡的府上,问他为何没有赴宴。 当时田蚡正在睡觉,硬是被灌夫给吵醒了,心中自然对其不满。 但是当他听说窦婴为了这次酒宴准备了一整晚,然后为了迎接自己一直没吃东西,又觉得不好意思,便跟着灌夫走了。 一路上,灌夫嫌田蚡走得太慢了,不断催促他。 等到了窦婴家,灌夫又因为田蚡没有起身回应自己的邀请,不合礼数,于是对其大加讽刺。 最后还是窦婴看不下去了,将灌夫拉走,并向田蚡道歉,这事情才算了结。 然而此时田蚡已经将灌夫列入黑名单了。 从此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灌夫这人是个直性子,喜欢打抱不平。 不仅不会做人,而且也不会察言观色。 田蚡位高权重,别人都忙着讨好他,唯独灌夫竟然不断招惹田蚡。 窦婴有这么一个能闯祸的朋友,他死得不冤。 后来田蚡看上了一块地,打听之下是窦婴的,于是派人向窦婴索要。 窦婴当时没了官职,他能仰仗的也只有这么些家产了,自然严词拒绝了田蚡的无理要求。 窦婴好歹也是个列侯,拒绝也就拒绝了,田蚡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毕竟窦婴在朝中还是有人替他说话的。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灌夫知道此事后,竟然私下将田蚡大骂一通,还让田蚡知道了,这下子田蚡彻底记恨上灌夫了。 接着,田蚡出手了。 他向汉武帝举报,称灌夫在老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请求严惩灌夫。 当时汉武帝还未掌权,只得将此事交给田蚡处理。 就在田蚡准备大查特查,好好整治灌夫的时候,灌夫也放出风声,称自己手中有田蚡作恶的证据,田蚡如果敢动他,他就把这些东西曝光,到时候大家一块玩完。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田蚡先怂了,于是找来中间人,与灌夫达成了和解。 当然,除了窦婴以外的所有人都明白,田蚡与灌夫已经成为死敌,双方不死不休。 窦婴是个正人君子,他天真的以为此番和解,田蚡和灌夫的恩怨已了。 公元前131年,田蚡迎娶了燕王之女。 虽然此时的诸侯王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但是地位崇高。 此次联姻使得田蚡的身份更上一层。 王太后对于此次婚事非常满意,特意下旨所有宗室和列侯都要前去祝贺。 窦婴身为列侯,自然也要前往。 到这时候了,他还不忘拉上灌夫,大概是想借着喜事让灌夫和田蚡的关系有所改善吧。 灌夫知道自己和田蚡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关系了,此次前往必定会闹出更大的不愉快,于是极力拒绝。 然而窦婴认为灌夫多虑了,一个劲地拉他去。 最后胳膊拽不过大腿,灌夫被窦婴强行拉到了宴会现场,一场悲剧即将上演。 到了宴会现场,灌夫的老毛病开始犯了。 他看到田蚡敬酒的时候,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而窦婴敬酒的时候,只有他的好友起身相迎,其他人能起身都懒得起。 灌夫一看,这群人太欺负自己的好友了,又想打抱不平了。 于是他起身开始一个个地给人敬酒。 当他敬到田蚡的时候,田蚡只是欠了欠身子,说自己不胜酒力,就不喝了,其行为非常无礼。 灌夫的暴脾气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招惹不起田蚡,于是将火发到别人身上。 他给窦贤敬酒的时候,窦贤正忙着和程不识说悄悄话,压根没有注意到灌夫。 这下子灌夫找到出气筒了,张口就对着窦贤破口大骂,说他是小人、没礼数。 田蚡一看,这灌夫表面上是在说窦贤,实际上是在打自己这个宴会主人的脸。 他大闹宴会,明显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但是在座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田蚡也要注意形象,于是一边为窦贤辩解,一边劝灌夫别闹了。 以灌夫的性格,这事只会越闹越大,最后二人彻底谈崩了,其他人一看,知道要闹出大事情了,由于怕受到牵连,纷纷找借口离开了宴席。 此时现场只剩下田蚡及其家人、灌夫还有窦婴了。 田蚡也不废话,他早看灌夫不顺眼了,于是声称这次宴会的客人都是受王太后的诏令而来,灌夫骂窦贤,就是对王太后的大不敬,理应治罪。 接着便派人将灌夫给押入大牢,又派人网罗灌夫的罪名,连其亲属都不放过。 这导致灌夫的亲属纷纷躲了起来,而灌夫又身在大牢,这下子灌夫即使拥有田蚡作恶的证据也派不上用场。 窦婴一看,这可不行呀。 自己的至交好友被抓,自己怎能无动于衷。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去营救灌夫。 然而窦婴此时连个官身都没有,只是个白拿俸禄的魏其侯。 最后他只能求到汉武帝那里,向汉武帝说了一堆灌夫的好话。 对于汉武帝来说,他也想帮灌夫,因为田蚡是汉武帝掌权的一大障碍,他早就想夺回自己的权力了。 可惜汉武帝头上有个王太后在,只要王太后在一天,汉武帝便动不了田蚡。 于是汉武帝在朝中举行了一次辩论,让田蚡和窦婴争论,让群臣来发表意见,以此结果来决定如何处置灌夫,这场辩论史称东朝廷辩。 其实,汉武帝是想借此事看看群臣的态度,到底有多少人是依附田蚡的。 除此之外,也想要借助灌夫、窦婴等人打击下田蚡,如果能够稍微削弱下田蚡的势力就更好了。 在东朝廷辩上,田蚡与窦婴据理力争,两人说的都看上去有理,但是两人说的内容却截然相反矛盾重重,很明显有一个人撒谎了。 而群臣这边,只有少数正直之士或者和窦婴交好的权贵敢说真话,其余人由于畏惧田蚡的权势纷纷闭口不言,尽量两边都不得罪。 汉武帝觉得这个结果索然无味,干脆提前离开了。 当他前往王太后的寝宫请安的时候,早已得知此事的王太后把汉武帝好好训斥了一番。 汉武帝没办法,只得按照王太后的意思彻查灌夫和窦婴。 结果一查,灌夫本身确实查不出问题,奈何他在老家养了很多门客,这些人横行乡里,他们的罪全被算到灌夫头上了。 灌夫因此被判满门抄斩。 至于窦婴,因为一直替灌夫说好话,现在灌夫被定罪,窦婴也就落了个欺君之罪,被关了起来。 本来吧,事情到了这一步,窦婴应该及时收手了。 奈何他不忍心看着灌夫一家被查抄,于是决心放手一搏。 当初汉景帝曾经给了他一份诏书,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凭诏书直达天听于是窦婴让自己的儿子拿着诏书去宫里找汉武帝,请求他再见窦婴一面。 结果就是这份遗诏要了窦婴的性命。 既然是先帝遗诏,汉武帝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核对宫中记录档案。 然而却没有找到关于这条遗诏的相关记录。 这下子,窦婴因为伪造先帝遗诏的,而被判处死刑。 他不仅没有能够救下灌夫,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 那么,如果窦婴如果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就不会杀他了吗? 答案是一样会杀,只不过让窦婴多活一阵子罢了。 实际上汉武帝无心杀他,甚至希望他能活下去继续和田蚡斗,真正想杀窦婴的是王太后和田蚡。 当时王太后把持朝政,汉武帝无法忤逆她的意思。 王太后和田蚡觉得灌夫十分可恶,总是和田蚡作对,田蚡本来没招惹他,每次都是他主动招惹田蚡。 而以灌夫的身份,二人根本没什么交集,所以灌夫的做法不合理。 在王太后他们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切都是窦婴在背后指使的。 比如那次田蚡家的喜酒,灌夫原本没有资格前往的,是窦婴带他去的。 而且灌夫被定罪后,也是窦婴处处维护他,和田蚡作对。 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 而且窦婴是有动机的。 窦太后在世的时候,窦婴是丞相,田蚡都要讨好他。 现在田蚡当了丞相,都要却丢了官,他因此嫉恨田蚡也很正常。 因此,在王太后和田蚡看来,光杀了灌夫无法解决问题,想要真正一劳永逸,必须除掉窦婴。 只不过他们还没出手,窦婴自己就把罪名送上门了,那么,那份遗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是汉景帝设的一个局。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宫中确实没有关于这个遗诏的档案记录。 皇帝留下一份遗诏,会在很多记录里留下痕迹的。 就算王太后想销毁这些痕迹,也必然会删除的不干净,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以司马迁的严谨,既然他在《史记》中说没有相关记录,那么就是没有。 但是如果那份遗诏真的是伪造的,窦婴绝不会拿出来,做过丞相的他不会不知道宫中有档案记录可以核对的。 他不会犯傻作死。 所以,他的遗诏应该也是真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能够解释这一情况:那就是汉景帝确实给了窦婴遗诏,但是并未在宫中留下档案记录。 汉景帝这么做,就是为了坑窦婴。 汉景帝时期,处处受到窦太后的压制,虽然窦婴忠心可鉴,但是他毕竟是窦太后的亲戚,汉景帝不得不防。 万一汉武帝时期,窦婴威胁到汉武帝的地位,这份遗诏就是他的催命符。 窦婴不用还好,一用就是死罪。 这么说来,想杀窦婴的也有汉景帝一份。 最后,窦婴在王太后和汉景帝共同的努力下,被处死了。 他的是实在是令人惋惜,在整件事情中,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明明招惹田蚡和王太后的是灌夫,没他窦婴什么事情。 结果王太后和汉景帝都想算计他。 虽然汉武帝想放了他,奈何此时他受制于王太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窦婴被处死。 也许,以他的性格,一开始就不应该做官。 发布时间:2025-10-27 08:34:0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