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曹参和萧何的功绩差不多,为何却没什么名气呢? 内容: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相对于曹参来说,很多人更加熟悉的是萧何。 不过虽然说曹参名气不如萧何,但在汉史上来说他是与萧何齐名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曹参,跟刘邦、萧何、樊哙皆是沛县人,不同的是各自在当地的名声。 曹参的职位为狱掾,萧何的是他的上司,刘邦是他的下属。 曹参跟萧何的名声很好,刘邦虽然是个官吏,却跟樊哙一般相当地痞。 有意思的是早年是如此不同的身份,等到刘邦一号召起义,几人的身份地位便发生了变化。 刘邦成了萧何与曹参的上司,另外萧何与曹参后来都成为了相国,在起义时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 萧何长期替刘邦管理关中,鲜有出门作战的时刻,曹参却是常年随刘邦出征。 因此,曹参也是立下了显赫战功,截至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天下平定,准备分封列侯时。 曹参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 然而刘邦给了萧何相国之位,却只封曹参为平阳侯,赐平阳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为其食邑。 刘邦封刘肥就封齐国后,因为他还年轻,便让曹参去为齐国相辅佐。 其实这也正常,并非说曹参的实力就真的不如萧何,而是萧何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更久。 他比曹参更懂得如何管理一个国家,如何制定法律,如何使国家发展得更好。 对于这点,曹参本人也心知肚明,他与萧何从前在沛县的时候就相交甚厚。 等到起事后,两人一将一相,将相的矛盾总是难以调解的。 两人产生了隔阂,等到分封定功臣名次时,这隔阂升级为嫌隙。 但并不影响他们两人的相知,曹参明白萧何为何处在这个位置上,萧何明白曹参的实际能力不亚于自己。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年迈的萧何病重,汉惠帝刘盈亲自前往探望。 《史记》记载他顺便询问了: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随后又说:曹参如何? 萧何听了,竟然挣扎着起身给汉惠帝叩头: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 陛下能用曹参为相,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可见萧何对曹参的重视。 另一边曹参还在老家呢,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便告诉门客赶快收拾行装。 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 没多久,朝廷果然派人来召曹参入朝,并封为相国。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曹参在萧何身后继任相国一事,刘邦其实也给出过类似的评价。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吕后特意找上门来询问后事。 《史记》记载吕后先问刘邦萧相国去世后,由谁来接替? 刘邦毫不犹豫的回答:曹参。 随后他还列了曹参之后的王陵、陈平共同辅佐,另外周勃为人忠厚,定刘氏江山的肯定是他。 一切如刘邦所料发展,萧何之后,曹参为相国。 大致遵循萧何之法无所变更,这便是所谓的萧规曹随,而他也懂得寻找重用厚道人。 相反,驱逐一昧追求声誉的人,三年相国安宁了汉朝江山。 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文武双全难怪与萧何齐名。 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去世,被谥为懿侯。 他的儿子曹窋接替了父亲的侯位,曹氏家族显赫了数年,在《史记》中列入五位异性功臣世家第二位。 一直到第七代曹本始时,西汉灭亡新朝建立,平阳侯才算是断代了。 有意思的是在曹参去世后,确实是王陵、陈平先上位,紧接着周勃与之一同定吕后之乱。 发布时间:2025-10-28 08:24:4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