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有哪些描写卢橘的诗作?卢橘是什么呢? 内容: 卢橘,在古代很多文学家的诗篇都有提到过。 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唐代诗人戴叔伦有首诗《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里面提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枫叶,这个我们很熟悉,我们不去深究,那另外一种是卢橘花,这个我们比较陌生,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江楼偶宴赠同座》也提到过卢橘:“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 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 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 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 ”而宋朝黄彦平在《题刘氏市隐亭》也写到过:“云合日景暮,鸟啼芳意休。 闲芳必佳境,倦客得深投。 主人定何人,方技家者流。 持廉不二价,博物要兼收。 丹砂出勾漏,杜若来芳洲。 卢橘上林夏,桂丛小山秋。 鱼虫傥适用,剥啄无虚求。 潜山试途捷,隐居吾庐幽。 喧寂若两忘,容膝万事周。 佳名志华屋,他日或重游。 ”而我们熟悉的大文豪苏轼在《食荔枝》中也写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 那么卢橘是什么呢? 荔枝我们都知道是热带水果,所以具体这个卢橘是什么东西,就看这个罗浮山究竟在哪里了。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位于广东博罗县西北部,与增城县和龙门县交界。 罗浮山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长百余里,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峰峦叠嶂,为岭南第一山! 宋代朱翌的《猗觉寮杂记》卷上“岭外以枇杷为卢橘子”。 高中《语文》语文教材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苏轼的诗《食荔枝》,教材注“卢橘”为“枇杷”。 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卢橘就是枇杷。 卢橘,别名枇杷、卢枝、金丸。 枇杷的英文Loquat就来自卢橘的粤语音译。 网友对枇杷最多的认知就是能止咳的可做水果食用的东西。 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行似琵琶乐器而得名,果实被有绒毛,成熟时外皮为橙黄色,分为白沙和红沙两种。 白沙个头小较甜,红沙个头大,较酸。 宋代李弥逊在《卢橘》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皮似稗柿松而剥,核如龙眼味甘鲜。 满盘的皪如金弹,业子分尝忆去年。 ”枇杷好不好吃? 有营养吗? 枇杷有着“果之冠”的美名,叶可入药,花可研茶,果可成食。 小时候,很多孩子都喜欢“川贝枇杷膏”甜甜凉凉的口感,那时候为了吃上一口,还要假装生病咳嗽两声,为了一口吃的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了。 枇杷不仅好吃,还真的可以算养生水果。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和有机酸,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的功效,对于治肺热咳嗽有效果。 枇杷还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营养丰富。 难怪唐代白居易在《山枇杷》中写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如何正确食用枇杷? 枇杷味道任性,怎么都好吃。 可以鲜食也可以尝试各种烹饪方式,可以做成罐头、熬成果酱、酿成小酒、做成小菜。 关于食用枇杷,宋代邓深在《枇杷六言》这样写:“大似明珠径寸,黄如香蜡成丸。 落处韩嫣遗弹,可怜不救饥寒。 ”宋代方岳在《枇杷》中这样写:“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蜜相扶。 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 并世身名扬氏子,旧家门户北村卢。 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泪湿无。 ” 发布时间:2025-11-03 08:27:05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