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中宗时期到底有多黑暗 神龙政变后为何国力不升反降 内容: 很多人都不了解神龙政变,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赏识。 神龙政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唐代的国力为什么不升反降? 当时的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不久便禅位给李显。 李显多年的经历使他的性格懦弱惯了,当了皇帝后,大权都落入皇后韦氏的手里。 李显每天上朝,韦皇后都坐在他身后的帷幔中,随时对政事发表意见,搞得比垂帘听政还要过分。 大臣桓彦范上书劝谏。 李显不予采纳,反而对韦皇后言听计从,一点都不在意大权旁落。 李显开始疯狂对韦氏家族报恩,宠爱安乐公主,追封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王。 如果韦氏是一个能干贤明的皇后,那么她垂帘干政的危害性会小很多。 可问题是韦氏既不能干,又不贤明,整个就是一野心家加享受狂。 随着丈夫李显流亡的日子让韦氏极度害怕物质匮乏,重见天日后,抓紧享受,恨不得把失夫的好日子都补回来。 她教唆唐中宗李显说∶十多年的苦难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就要过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 李显也跟着韦氏到处玩,宫里宫外,各种花样,玩个遍。 夫妻两人都不了解怎么处理国政,也不愿意出力国政。 唐中宗时期的政治黑暗可以想见。 李显的无能给了潜伏在朝廷中的武氏力量翻盘的机会。 虽然李唐复辟,武则天也死了,但武氏一族的势力依旧很大。 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是德静郡王、左散骑常侍,依然列位朝堂之上。 在李唐得势后,武三思观风使舵,赶紧让自己的儿子武崇训娶了李显和韦后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 同时,武则天提拔的公众女官上官婉儿继续被留用,负责掌管宫中文件,还被拜为昭容,参与诏书的草拟工作。 武则天时期,上官婉儿就和武三思勾搭成奸了。 现在,武三思和上官婉儿两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联系得更紧密了。 上官婉儿把武三思介绍给了韦皇后。 武三思眉来眼去,很快就把韦氏勾引上床了。 上官婉儿则去勾引李显,两人关系暧昧。 一时间,皇宫大内一片乌烟瘴气,不堪入目。 也许是压抑久了导致心理变态,也许是享受惯了导致缺心眼,李显心甘情愿地戴着武三思送给他的绿帽子。 还认为武三思是大大的功臣,任命他为宰相。 平日里,韦皇后与武三思喜欢玩双陆棋。 玩的时候,两个人眉来眼去,打情骂俏。 韦皇后撒痴撒娇,武三思动手动脚,而唐中宗李显则在一旁握着一把牙签儿替奸夫淫妇算着输赢的筹码,堪称是千古奇闻。 武三思在皇宫里连皇帝的床都随便坐,上有李显的信赖,下有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协助,自然是呼风唤雨,指鹿为马,无人敢说个不字。 武三思内行相事,反易国政,当权用事,称为天下大患。 改朝换代了,前朝余孽武三思的势力反而 比武则天时期更为显贵了。 可能有人会很迷惑,为什么武则天倒台之后,李唐没有彻底剿灭武氏一族呢? 实际上,早在神龙政变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就建议除掉武三思等人,但张柬之想把武三思等人留着给李显练练政治手腕并以此立威。 可谁了解,李显和武三思关系反而越来越好,最后张柬之等五人反被武三思给除掉了。 在后宫,婆婆武则天给韦皇后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同样野心勃勃的韦皇后也想效仿婆婆,做中国第二个女皇帝。 安乐公主也异想天开地想做中国第三个女皇帝。 为此,安乐公主要做皇太女,做母亲韦皇后的皇太女。 她的胆子很大,竟然公开扬言说∶则天大圣是卑微的侍妾出身,尚能做皇帝,我是公主出身,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呢? 因此,韦皇后到处抓权,想复制武则天的道路;安乐公主则缠着老爸李显,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女。 惋惜,韦皇后也好,安乐公主也好,谁都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魄力和政治手腕。 同时,李显虽然糊涂,但对武则天篡唐的事情印象深刻,断然不会再让女主当国的情况的出现。 他攻破压力,坚持立儿子李重俊为皇太子。 李重俊是安乐公主庶出的哥哥。 但是安乐公主对太子李重俊一直看不起。 现在见这个混蛋哥哥竟然抢走了自己的接班人位置,安乐公主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她和丈夫武崇训经常辱骂太子,口口声声叫太子李重俊奴才。 李重俊子从小跟着父亲李显受了很多苦,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 从小遛狗跑马,游戏流荡,成为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他的性格冲动,遇事感情用事,不愿意多用脑子想想。 安乐公主对接班人位置念念不忘,李重俊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现在安乐公主夫妇对李重俊的奚落侮辱。 让李重俊恨入骨髓。 李显想然让李重俊当了太子,但没有给李重俊配备卓越的辅助人才,没有人在重要时刻给李重俊出谋划策。 李重俊一冲动,做出了发动政变,杀死政敌武三思、安乐公主等人的决定。 想政变就得有兵,李重俊需要拉实权将领一起干。 他拉拢的对象,也是李多祚。 李多祚是神龙政变的核心人物,指挥着政变的主要军事力量。 政变成功后,李多祚受封为辽阳郡王,食邑实封八百户;李多祚的儿子李承训也被提拔为卫尉少卿。 李多祚是东北少数民族人。 但唐中宗李显在祭祀太庙的时候竟然是李多祚和宗室亲王一起同车随驾,给与了莫大的荣耀。 这一切李多祚都感恩在心。 现在见皇太子李重俊过来诉说武氏余党把持朝政、韦后和安乐公主想做武则天第二,李多祚爱国忠君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也冲动起来,对太子的政变计划不仅赞同,还主动联络禁军将领李思冲、李承况、独狐之等人参与政变。 神龙三年(707 年)7月的某夜,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李思冲等人假称奉圣旨,调拨羽林军诛杀武三思。 很快,数百禁军精锐杀向武三思府而去。 当时安乐公主在宫中,没有回家,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则在家里和一帮党羽饮酒行乐。 禁军破门而入,武三思父子猝不及防,束手就擒。 众官兵将武三思等人绑到李重俊马前。 李重俊痛骂武三思父子,亲手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 武三思全家和在场的武氏党羽都被造反的官兵杀死。 初战告捷后,李重俊、李多祚等人杀入皇宫,直奔唐中宗、韦皇后的寝殿而去。 李显一家三口人吓得目瞪口呆,呆若木鸡。 上官婉儿劝李显说∶皇宫的玄武门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立即登上玄武门城楼,暂避凶嫌,同时紧急宣诏,征调兵马讨逆。 李显慌忙命刘景仁召集宫中的禁军官兵护驾,掩护着一行人登上玄武门城楼。 李显在门楼上花了好长时间,才从下面乱哄哄的景象中分清楚敌我。 他冲着李多祚,斥责说∶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什么助太子谋反? 李多祚仰头回答∶武三思淫乱后宫,把持朝政,臣等奉太子令,已将武三思父子正法。 太子与臣等并未谋反,只是奏请陛下肃清宫闱。 李显被韦皇后、上官婉儿等人劫持,登上了玄武门,而且还公开向造反者喊话,大大出乎了李重俊、李多祚等人的预料。 李重俊志大才疏,遇到如此突发情况,一时不敢进逼。 李多祚则临时更改了政变目标,高呼:上官婉儿勾引武三思。 祸乱后宫,罪不可想。 请陛下速速将她交出来! 城楼上的上官婉儿急中生智,没等李显说话,马上跪在李显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我看观太子的意思,是要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一一捕弑皇后和陛下。 李显惊问∶那,我应该如何回答? 上官婉儿忙上前指点,李显鹦鹉学舌一般,向城下大喊∶御林军听着,你们都是朕的亲信宿卫,为何跟从李多祚谋反? 若能及时反正,捕杀李多祚等人,朕不但不计前罪,还另加封赏,不吝惜荣华富贵! 参与造反的羽林军官兵们,原本以为太子和李多祚是在传唐中宗李显的圣旨来调拨自己杀人,谁了解一不小心卷入了造反事件。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吃惊,第二反应是无助。 听到李显承诺只要捕杀了领头的李多祚等人,就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心理都活动开了。 有个职位很低的太监、宫闱令杨思勖趁造反者懵住了,主动出战,一举斩杀了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 羽林军的士气更加低落,有官兵拥向李多祚,将他乱刀砍死,其他官兵见有人挑头,也纷纷乱刀砍死李思冲、李承况等人。 太子李重俊慌忙带着几十名侍从突围而出,逃向终南山。 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迅速控制了局面,发兵平息了叛乱。 没多时,李重俊被侍从割下首级,献给了朝廷。 李显这个没心没肺的父皇,竟然将太子的脑袋放到太庙中,告祭被杀的武三思。 李重俊造反失败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两人更加紧了谋朝篡位夺权的步伐。 景龙元年(707 年)2 月,韦氏伪造祥瑞,自称衣箱中有五色祥云升起,并命令画工画下图像,传阅文武百官。 一群无耻官僚纷纷上前溜须拍马,说韦皇后是天生贵人。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是在给自己造舆论,希望如武则天那样临朝称制。 如果韦后想再进一步,活得好好的唐中宗李显是最大的障碍。 景龙四年(710年)的一个秋夜,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一起来看李显。 李显很高兴,吃下了韦皇后递上来的一块饼,顿觉腹中疼痛难忍。 他痛苦地让妻子和女儿给自己拿水来,同时传御医。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交换了一下眼色,突然将李显按倒在床上,用一个枕头紧紧压住李显的头部。 不多时,李显不知是毒发身亡,还是窒息而死,享年55岁。 害死丈夫后,韦皇后计划先扶持自己的儿子李重茂当几天傀儡皇帝,再像武则天对待唐睿宗李旦那样,把儿子踢下去老娘自己当回皇帝。 结果韦皇后娘俩都小看了李家皇室的年轻一代:李旦的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发动政变,先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再杀上官婉儿和争权的姑姑太平公主,人家自己当了皇帝。 李隆基一定程度上还要感谢懦弱的伯伯李显和冲动的堂兄李重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 久乱必治,大唐帝国迎来了辉煌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发布时间:2025-11-07 08:06:46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