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傣族民族乐器象脚鼓有什么传说?傣族象脚鼓演奏简介 内容: 每当夕阳西下,傣族人民聚居的边疆村寨,便“咚! 咚! 咚! ”地响起了象脚鼓声。 傣家竹楼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便走出家门,踏着节奏鲜明的鼓声,来到宽阔的场地,象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 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 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 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 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 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现在,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 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 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 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 击鼓人夹鼓于左胁下,双手击鼓面。 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 牋? 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 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 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有的击鼓技巧特别出众者,还能以鼓代“言”,用象脚鼓和另一鼓手以鼓“谈话”哩。 发布时间:2025-11-15 09:10:3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