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傣族谈情说爱形式有哪些?傣族谈情说爱形式简介 内容: 傣族青年谈情说爱形式多样。 按照傣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每年的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以前。 这时秋收已过,谷物归仓,春耕时间不到,农活较少,是小伙子串姑娘,姑娘借用纺场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 串姑娘傣语叫做“邀少”。 是小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 傣族女青年,一般不主动到男青年家中串访,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伙子幽会谈情。 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未婚伙子换上干净衣服,披着毯子,怀揣手电筒,握着竹笛或琴,三五相约,去找姑娘谈心。 对本寨姑娘无意的伙子,往往会穿越田野,到外寨去寻访意中的人。 串姑娘的伙子一般不贸然登楼,只在姑娘的竹楼下吹竹笛或拉琴,用委婉的琴声倾诉爱慕之情,召唤姑娘下楼幽会。 姑娘如果有意与伙子相会,便收拾打扮一番走下竹楼与伙子相见,对伙子有意者,会在父母进入卧室之后,邀请伙子登楼,在火塘边倾心交谈。 无意与伙子相见的姑娘,则走进卧室装睡。 执意要见姑娘的伙子,遭到冷遇也不灰心。 他会不停地在楼下转游,吹竹笛、弹舌头,想方设法逗引姑娘。 有的还会用竹竿木棍去顶撞姑娘床下的楼板,表达不得相见决不离去的决心。 本来不愿下楼的姑娘,会被伙子顽强坚韧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梳妆打扮,走下楼来。 有的姑娘被逗弄得无可奈何,只好下楼照个面,打个招呼,委婉拒绝伙子幽会的请求。 有情有意的男女在楼下相见以后,越谈越亲近,渐渐坠入情网。 两人感到情投意合,便同披一条毯子坐在楼下,不知不觉地度过一夜,真有点“无情之人嫌夜长,有情之人怕夜短”的感觉。 欲寻找伴侣的姑娘常在秋末冬初的夜晚,以傣语称为“儒控”的形式与伙子相会。 “儒控”就是在寨子的空地上设置一个纺线的场所,点燃篝火,集群纺线。 “儒控”的姑娘在天黑时梳洗打扮,端上一张纺车,带上两只竹凳到自己参予布置的那块场地上纺线。 她们的长筒裙下各藏着一只凳子,以纺线为名招引伙子。 欲串姑娘的小伙子,见到寨场上的火光,也会梳洗打扮,披上毯子,带上手电,或吹竹或拉琴走进纺场。 与纺线的姑娘初次照面的伙子,一进入纺场便打开手电筒,照射姑娘的脸。 [page]姑娘们半遮半掩,忸忸怩怩地让伙子照来照去。 伙子看中某个姑娘以后,便主动靠拢用声倾诉爱慕,或对着姑娘耳语,进行挑逗。 姑娘若对伙子有意,便会抽出筒裙遮掩的竹凳,让伙子坐在自己身边;如对来者无意,任其挑逗也决不让坐,只是一个劲摇车纺线,对面前的伙子熟视无睹。 遭到冷遇的伙子,便知趣地离开,重新找寻中意的姑娘。 纺线的姑娘,一旦让某个伙子坐在跟前,便与之热情交谈,时而停住纺车,逗乐嬉戏。 夜深人静之后,一对有情的男女便合披一条毯子窃窃私语,直到黎明。 村寨中间的那些纺线空地,不知成全了多少男女,使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发布时间:2025-11-16 08:33:46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