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有什么?乐器玎嘎那演奏简介 内容: 玎嘎那,傣族弓拉弦鸣乐器。 是傣族张有一条弦的独弦琴。 因琴筒蒙以笋壳为面,故汉称笋壳琴。 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和保山地区的潞江坝、上江等地。 形制较小。 琴杆木制,多使用椿木或柚木制成,全长仅30厘米,上端琴头处横设一轴,弦轴木或竹制。 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当地生长的大龙竹制作,筒长12厘米、直径8厘米,筒前口蒙以笋壳为面,筒后端敞口。 面板上置竹制琴马,张一条丝弦。 琴弓用细竹拴以马尾而成。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左手持握琴杆,将琴筒置于左膝上(坐姿)或左腰间(立姿),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用于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玎嘎那的定弦多为d1,音域d1—e2,有九度。 音色柔和细腻,高音较尖锐,有如吹奏木叶声。 技巧多用滑指。 可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 玎嘎那是深受傣族青年喜爱的拉弦乐器之一,每逢夜阑人静、月明风清之时,傣家小伙子常坐在大榕树下独奏玎嘎那自娱。 青年男女爱恋时,玎嘎那又成为相伴的爱情乐器,小伙子用它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又为姑娘吟唱的情歌伴奏。 所奏乐曲多为山歌小调。 发布时间:2025-11-16 09:05:55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