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教坛场法器-朝简 内容: 朝简,又称手板、笏,玉板或朝板,是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器之一种。 中国古代就有笏。 《释名》称,「笏,忽也。 君有教命,有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 意指笏乃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笏为纸,直书其上,以防遗忘。 《礼记》的《玉藻》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以後,五品官以上用象牙制作的笏,六品以下官用竹本笏。 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 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为上圆下方。 《舆服杂事》称,「古者贵贱皆执圭,书君上之政令。 有事,则搢之於腰带中。 五代以来,唯八座尚书执笏者,白笔缀手板头,以紫囊裹之。 其馀王公卿士,但执手板,板主於敬,不执笏,示非记事官也」。 早期道教仪礼并无执笏之礼,後来受朝礼的影响才有用朝板的。 今道教科仪中仍有用笏的。 道士之笏,大多是竹木制品。 只有高功法师仍有使用象牙制作的朝板。 道士在科仪中用笏只是朝礼。 《道书援神契》称,「古之公侯皆执圭。 《周礼》有恒圭、信圭、躬圭。 《礼记》云:士执鱼须、文竹、木简之类也」。 因此道教科仪中用笏,只表示对神灵的尊敬。 「敬上尊贤,贵不逾常。 用制斯器,备对遗忘」道书称,「太上敕陵,阳监受教,稽首而起,执笏户东,面西而立」。 发布时间:2025-11-20 08:14:0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