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教法器-引磬 内容: 引磬:又名“手磬”。 形小如碗状,铜制,器底隆起之顶端,附有木柄,以便携持。 木柄有绳,连一铁杆或铜杆。 道众在醮坛朝拜或“转天尊”时,持而鸣之,用以引导道众,故名“引磬”。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 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 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 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 4厘米~0. 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 磬柄木制,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 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为饰。 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 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 音色清脆明亮。 发布时间:2025-11-20 08:26:1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