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朝县志里的“怪力乱神” 内容: 子不语怪力乱神,盖以近鬼神远正道,人心为鬼神挟制,是世道淆乱的根源,然灵异之事亦往往有之。 自万历朝县令刘曰暘首倡修县志,历代方志均有相关记载,这些往世先人境遇的蛛丝马迹,于今又极具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研究价值,断不能以古人迷信来一概而论,在此且选译明末县令杨德周编著的《玉田识略》若干以飨诸君! 更多的精彩可拜读古田乡贤游友基教授新近点校出版的《玉田典籍选刊》。 游友基教授点校《玉田典籍选刊》北宋李堪,与宰相晏殊、王曾齐名,曾任古田县令,好游大吉寺、极乐寺,自言死后灵魂当停栖此间。 一夕,极乐寺僧闻车马仪仗之声,迎出山门却没看到什么,明早得知李堪逝世,僧人以其神异,私祀李堪为寺院护法神。 李堪时与宰相晏殊、王曾齐名​旁白:极乐寺后山因此被称为明府山,明府即县令尊称,李明府遗爱甚深,至今城西浣溪村祀为拓主,局下的蔡公明王殿亦有供奉。 极乐寺后山因此又称明府山显应庙,其主神曰黄师。 黄家世代从事巫术,黄师北宋景德年间去世,殡于竹州,遂坟焉。 坟前有二根竹子,自能扫坟,人称竹仙。 故乡有闽越余绪,巫风极盛​文昌祠在北台山下,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由县令刘曰暘营构。 起初,祠建成欲刻神像,找不到适合的良木,一日大雨飘巨樟于溪前,县丞李元若便让人放在祠下,刻成神像。 旧城文昌祠殁于1958年​县城附近龙庭漈,俗称龙井,古称龙王居所,善能活鱼。 人们将毒杀的鱼投放在那里,就会死而复生,于是镌刻“放生池”于崖石上。 万历年间建立龙渊宫,1958年旧城搬迁废置。 龙庭瀑布若还在,定是当世奇观县丞衙署前有大梓木,郁葱如盖。 枝干扶疏,据说前任县丞经常让衙役在树下煮狗肉,遂致枯落。 杨德周得知设祭致祷,乃复荣茂。 龙庭摩崖石刻“祝圣放生之池”长桥天宝寺一度废置,有包姓农民翻耕寺址,获得所藏金银背回家,妻子正好产子。 及长,以此金授之。 明万历四十四年(1595年),寺院重建,此人捐金五十两助建道场。 上梁之日,其人即告陨,人们说他今生是寺僧再来。 千载巍巍,长桥天宝寺仍在箬谿,旧属二十一都,有东峰寺,已废。 废基在丛莽中。 明万历年间,邑人张驷钓隐其处,乡人称此地有白鹿。 诸子闻而寻之,果见白鹿濯濯然于群鹿之中,且与人狎而驯,张驷即于其处募结石室,名曰白鹿洞。 与子读《易经》其中。 及至张驷逝世,白鹿亦无故而毙。 箬谿,石室,高士,瑞兽余氏先祖余焕途经杉洋,乐其山川土田,卜筑居之。 传数代有北宋礼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余褐致仕还乡,割其四分之一入仙岩山。 即今禅林寺也。 余褐逝世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殁后颇为灵应,寺僧奉为伽蓝神,随祷随应。 卫国公余深、襄国公余靖都是余褐后代。 昔日禅林寺,今朝蝉林祠八十高龄的游友基教授是省内学术名家,去年寄来点校的《玉田典籍选刊》,微信我说“希望您从中找些创作素材,或激发创作灵感。 ”该书内容宏富,收录《南岳酬唱集》《毛诗讲义》《春秋春王正月考》《铜马集》《玉田识略》《古田县乡土志略》《玉田唱和集》七部先贤著作,省政协陆开锦秘书长在序言中提出古代“县令文化”现象也是颇堪玩味发人思考…… 发布时间:2025-11-23 08:17:48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