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彝族赛装节 内容: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永仁县直直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赛装节。 这一天,彝族同胞家家杀鸡宰羊,户户吃荞饼、吃核桃蘸蜂蜜,欢歌饮酒。 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昙华山麓,三尖山下的彝、傈僳、傣、苗,汉等成千上万的民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从十里、百里之外云集到直宜乡参加赛装节。 当地彝族的唤呐队、芦笙队吹奏着迎客调、过山调,迎接着来自各地的客人。 几老年人穿着古式新装,小伙子打扮得格外俊俏,姑娘们穿起自己精心刺绣的五彩缤纷的服装,男女老少都把最新最漂亮的服装穿出来了。 人们合着悦耳的芦笙旋律纵情地唱歌跳舞,道吉祥、庆丰收、比美赛智。 赛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各村各寨的挑花刺绣能手穿着自己刺绣的彝族服装组成的赛装队,伴着芦笙、笛子的旋律一队接一队的登台赛装打跳。 有的则是一家一户三五成群的穿着精工制作的崭新的民族服装围坐在一起吃着山珍,同时让人们观赏自己的服装。 还有许多妇女把自己刺绣的服装、挎包、帽子、鞋子等挑花刺绣的成品摆在集市供观赏选购。 那些活跃的姑娘们穿着最漂亮的服装,多数姑娘还要换穿几次新装,成群结队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向人们展示自己精湛的挑花刺绣工艺,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赛装节期间,有人估计共穿出各式民族服装两千多套。 同时还展开射弩、打火枪、拔藤、高脚马、老虎抢蛋、登山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演出彝剧。 “赛装赛到日头落,打跳跳到月当一空。 ”人们尽情的欢乐,淘醉在这歌舞的海洋之中。 直宜地区的彝族同胞为什么要过赛装节呢? 那是为了纪念开发直宜有功的彝族青年猎手朝里若、一朝拉若兄弟俩。 传说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从月里巴拉来到直宜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这里的森林密布、野猪成群、山泉叮咚,土壤肥沃。 兄弟俩感慨地说:“这样肥的土壤,这样清的水源,要是种上谷子,一定能获得好收成”。 当他俩弯下腰痛饮清泉水时,从箭筒里滚出三粒金灿灿的谷粒来。 兄弟俩高兴极了,赶忙拣起谷子撒在旁边的泥塘里,并祝愿说:“但愿这三粒谷种发棵长成三大丛,让谷穗长得象马尾巴样;愿这里也成为彝家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随后兄弟俩从月里巴拉搬来羊皮褂、毡毯、口粮,带上弓箭、锄镰来到泥泽薄,砍来树枝,在泥塘边搭起棚子日夜守护着。 他俩用箭射死了要来泥塘打滚的野猪,射死了要来啄吃谷种的野雀,精心管理谷苗直到秋收。 果然,事如人愿,稻谷收成很好。 兄弟俩背着丰收的粮食回家,消息传遍了各个村寨,许多乡亲都跟着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来到直宜,开垦土地、建盖田房。 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种上水稻,山坡地里种上荞、麦、豆、麻。 人们辛勤耕作、防兽赶雀,到了秋收,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从此愿到直宜地方开田种地的乡亲们就一年年增多了。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对开发直宜地方有功,为了报答他俩,老年人争着要给他俩说亲。 姑娘对他俩也都有爱慕之情。 当老人问朝里若兄弟俩喜欢哪家姑娘的时候,朝里若说:“哪家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姑娘做一家。 ”朝拉若说:“我最爱直宜的山水林木花草,哪个姑娘能把它绣在衣裳上,就娶哪个姑娘做媳妇。 ”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他俩择婚的条件,并规定姑娘来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顶上、树林里、青棚下举行服装比赛,让朝里若兄弟俩选择对象。 消息传开后,全村的姑娘们在农闲的时间里忙个不停,织麻、纺线、剪裁、缝衣,挑花刺绣。 正月十五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一大早,老年人穿上节日盛装,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别英俊,姑娘们一个个穿戴着亲手刺绣的各种鸟兽、花草、林木图样的新衣裳、新裤子、新鞋子、公鸡帽及花挎包纷纷涌向赛装的地方。 朝里若兄弟俩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观看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从此,直宜地区的彝族同胞每逢正月十五这天都要过赛装节,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发布时间:2025-11-25 08:46:5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