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齐国曾经救过赵国 赵国为什么恩将仇报多次攻打齐国 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国和赵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围魏救赵,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典故,意思就是战国时期,魏国进攻赵国,赵国不能抵挡,所以就向齐国求援。 对此,齐国没有直接救援赵国,而是派出军队进攻魏国,从而迫使魏国从赵国撤军。 因此,对于赵国来说,自然欠了齐国一个人情。 但是,到了公元前284年,赵国却参加了五国伐齐之战。 并且,在五国伐齐后,赵国还曾多次攻打齐国。 提起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齐国曾救过赵国,为何赵国不感恩,反而参加五国伐齐呢? 诚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过,对于赵国来说,确实有些针对齐国的意味了。 一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之所以对齐国恩将仇报,这就是从公元前354年开始的桂陵之战说起了。 这一年,魏惠王派遣军队进攻赵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赵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不过,在战国前中期,赵国的实力其实是比较弱小的,尤其是和魏国比起来,更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于赵国来说,是在公元前307年,也即桂陵之战的40多年后,才开始推行胡服骑射的。 在桂陵之战中,因为魏国的整体实力要在赵国之上,所以,魏国军队一度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对此,赵国君主赵成侯难以抵挡,考虑到韩国、燕国的实力相对有限,秦国和楚国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赵成侯只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因此,对于赵成侯来说,选择向齐威王求救,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毕竟,在齐国崛起之后,齐威王确实有和魏惠王争夺霸主的打算。 公元前353年,赵国的使者来到了齐国。 对此,齐威王本来准备派出军队到邯郸。 但是,段干朋这位大臣表达了反对意见。 在他看来,我们应该让魏国和赵国全力争夺邯郸,促使他们两败俱伤。 等到这个时候,我们再进攻魏国,这样不仅削弱了赵国,也能让魏国军队疲于奔命。 对此,在笔者看来,段干朋的这一建议,自然是一石二鸟之计了,目的就是同时削弱赵国和魏国。 二对此,齐威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不久之后,魏国军队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而孙膑、田忌率领的军队,已经对魏国发动了进攻。 于是,魏国主将庞涓,只能率领刚刚经过一场恶战的魏国将士,和锐气正盛的齐国将士展开桂陵之战。 诚然,庞涓率领的魏武卒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比如在河西之战爆发的时候,魏武卒就曾让秦国连续吃到败仗。 可是,在桂陵之战中,魏武卒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这促使他们的实力也不可能全部发挥了。 结果可想而知,魏国不仅吃到了败仗,主将庞涓也被他的老同学孙膑俘获了。 当初,孙膑来到魏国,投奔庞涓这位老同学。 没想到,庞涓不仅没有任用孙膑,反而因为妒忌对方的才华,所以陷害了他。 现在,孙膑自然在桂陵之战中报仇雪恨了。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桂陵之战,或者说是围魏救赵,魏国和赵国都是输家,赢家只有齐国。 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选择结盟,魏国军队从赵国都城邯郸撤出。 与此相对应的是,看到魏国和赵国恢复关系,齐威王选择释放了庞涓。 所以,等到马陵之战爆发的时候,庞涓又和孙膑展开了一番较量,并最终丢掉了性命。 三另一方面,围魏救赵后,赵国多次攻打齐国,也是利益驱使,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战国初期,秦国和楚国多次联姻,堪称最亲密的盟友。 可是,秦昭襄王即位后,因为需要对外扩张,所以他照样扣押了楚怀王,并多次派遣军队进攻楚国,促使后者走向了衰落。 同样的道理,桂陵之战后,魏惠王逐渐丢掉了中原霸主的,而齐国则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魏国。 于是,赵国对于齐国自然非常忌惮了,这也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赵国和魏国抱团对付齐国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想要自立为帝,又担心齐国的反对,于是就派人尊称齐闵王为东帝,自己为西帝。 对此,齐闵王和秦昭襄王约定,一起进攻和瓜分赵国的疆域。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 在此之后,赵国还消灭了中山国,已经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了。 所以,对于齐闵王来说,自然是将矛头对准了赵国。 燕昭王得知齐国和秦国准备联手对付赵国的消息后,担心赵国灭亡后,燕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就派遣苏秦、苏代兄弟破坏了这一次行动。 不久之后,秦昭襄王和齐闵王都取消了帝号。 公元前287年,虽然齐国暂时放弃了消灭赵国的计划,但是,齐闵王却对赵国的盟友宋国多次用兵。 四最后,公元前286年,虽然有赵国的干涉,可是,齐国还是成功吞并了宋国,来到了自己的巅峰。 当然,齐闵王此举,也引起了战国七雄的忌惮,为五国发起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在此背景下,赵国为了自保,必须要参加燕昭王主导的五国联军了。 到了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消灭了齐国军队,从而拿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 并且,在五国伐齐之战中,赵国还派遣廉颇,夺取了齐国的北部疆域。 自此之后,虽然田单成功恢复了齐国,可是,齐国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在战国后期失去了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赵国和齐国的恩怨,并没有结束。 公元前260年,赵国和秦国爆发了长平之战。 此战,赵国虽然拥有精锐的将士。 可是,粮草问题促使赵国难以坚持下去,这也是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的重要原因。 于是,赵国就向齐国借粮。 对此,后者自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输掉长平之战后,赵国因为打赢了邯郸之战,得以恢复元气。 自此之后,赵国又是多次进攻齐国。 比如公元前241年,庞煖这位老将就夺取了齐国北部的饶安。 而这,也让齐国和其他诸侯国更加疏远,从而为秦灭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5-11-28 08:39:1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2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