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有哪些渣男呢?他们都有哪些情感经历? 内容: 渣男”,是一个晚近才开始流行的词语。 主要是谴责那些人品低下,尤其对婚姻不忠、伤害女性的男子。 但是,“渣男”这个词虽然诞生不久,“渣男”这个物种却是古已有之。 尤其是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这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那时候的女子遭遇“渣男”的几率也比今天高得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古代的“衣冠渣男”一、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是好朋友。 说到这可能还是有人不知道元稹是谁。 但是,说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却是很少有人不知晓的。 没错,这首十分深情的《离思》,他的作者就是元稹。 这首诗是元稹写给他的第二位妻子——韦丛的悼亡诗,其诗词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不知道的人乍一看会有一种作诗之人是一深情男子的错觉。 他的诗文中这两句诗是流传最为广泛的,那就首先从第一个受害者——这首诗的女主角韦丛开始说起。 渣男心中的“意难平——”韦丛元稹的一生可以说是左拥右抱,纵享齐人之福;但多情自古都与“痴情”紧密结合,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就是超级渣男元稹心中的“意难平”韦丛是元稹的第二任妻子,韦丛的父亲是太子少保韦夏卿,韦夏卿觉得元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所以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个厚脸皮的“”凤凰男虽然艳福不浅,但与韦丛的好日子也是不怎么长久。 这女子也是命苦。 丈夫没什么势力,家徒四壁,还要靠自己变卖首饰补贴家用。 眼见着和“穷书生”过日子的时期马上就要迎来曙光,自己却香消玉殒。 韦丛去世后,在万分悲痛的情形下,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传诵之句。 为什么说韦丛是元稹心中的“意难平”? 因为这位渣男诗人的诗词著作总共只有30多首,但写给韦丛的就有16首,由此看来元稹像是遇到了“真爱”。 不光如此,元稹还写下了“同穴之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意思就是说,我死了以后要和你埋葬在一起,期望来生和你相聚。 但无奈“真爱”早逝,只能在悲切中用诗词感慨,寄予离思之情。 夫妻二人早早阴阳相隔,自然就成为了心中无法搁浅的“意难平”。 虽说是“意难平”,但其实元稹在写这首诗悼念妻子没多久之后,就接受了朋友因“安慰”而送来的“小老婆”接着就把丧妻之痛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得不说,这位诗人的悲伤来得快,去得也快。 情思在他身上就像是云彩一样。 “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去,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渣男的青梅——崔莺莺元稹在与韦丛结婚之前,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初恋。 因为是两小无猜亲密无间的关系,长大后他们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这位厚脸皮凤凰男惯犯为什么后来抛弃初恋? 是因为崔莺莺后来家道中落,但是元稹想考取功名,眼看崔家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了,元稹就来了个始乱终弃。 接着,这位渣男不想这个背负骂名,还把“始乱终弃”的屎盆子扣在了前妻崔莺莺的头上,到处说人家不守妇道,不洁身自好。 说起崔莺莺,很多人都会感觉有点熟悉,是因为有一本书叫做《莺莺传》。 原名叫《传奇》。 元稹就这样先是抛弃前妻,然后又抹黑人家,听说多年后还想在人家结婚的时候,用远方表哥的礼节去看望人家。 还好崔莺莺拒绝了,对待渣男,就是要这样“稳准狠”,谁知道这位“渣男诗人”又在打着什么如意算盘呢? 渣男的姐弟恋知己——薛涛薛涛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唐代著名女诗人,元稹和薛涛可以说是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终极姐弟恋”。 为什么说是“终极姐弟恋”,因为薛涛大元稹11岁,都说12年一轮回,元稹和薛涛这样的才叫真正的姐弟恋。 那一年,如日中天的元稹大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地方。 就这样元稹和薛涛上演了一出一见钟情的戏码。 薛涛姐姐就像飞蛾扑火一般爱上了元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经常游玩于山水之间,不久后元稹奉命去了洛阳之后,二人还以书信相通。 薛涛还经常将信笺染成桃花色,并加以装饰,“薛涛笺”就是由此而来。 就在这种相思的状态下薛涛写下了《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的千古佳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稹当时31岁,薛涛42岁,在渣男元稹的心里,薛涛不管再怎么漂亮,终究还是老了。 再加上薛涛当时是个卖艺的乐姬,也就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这样的女子对自己的仕途也没有什么帮助,元稹思虑之下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姐弟恋知己。 经历了一段痛彻心扉的恋情,才女薛涛退下红妆,穿上道袍,从此超然世外。 看来渣男的影响真是不容小觑啊。 被辜负的古代“邓丽君”——刘采春当元稹第三次被贬越州时,遇到了“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刘采春。 因为唱歌好听,刘采春还被被称为“古代版邓丽君”,在江南颇有名气。 遇到这样有才华的女子,元稹一看自己的恋爱机会又来了,于是故技重施,又与刘彩春上演了一出一见钟情的戏码。 元稹为刘采春赎了身,刘采春对元稹也是很上心,就这样两人相处了七年,但好景依旧不长,后来元稹被京中召回,这位“惯犯”又把人家刘才女给抛弃了。 有野史记载,后来刘采春去找元稹,但是元稹身边已有佳人,刘采春便当场投河自尽。 真是渣男出手,害人不浅。 二、壹 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卫风·氓》。 诗中写到的这个“渣男”——氓,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负心人,同时也是个大写的“渣男”。 《氓》整首诗有些长。 它讲述了一个女子与“氓”相识、相恋、相思,私定终身;结婚自带嫁妆,婚后不幸,丈夫用情不专,她又被家暴,回娘家还遭兄弟嘲笑。 思之再三,小编还是决定将全诗摘录。 没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 但若是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那真是五味杂陈。 我们眼睁睁看着,一段看似美好无比的爱情,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伴随着一个女子最美好年华的逝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的开头,有点像偶像剧。 女子在集市上碰到自己的意中男子,其实也不是碰到,而是那男子故意来约她的。 当然,约也得有个借口,什么借口呢? 就是上街购物,装成一个商场偶遇的样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那男子笑眯眯地拎着钱来买丝,你以为真是来买丝吗? 非也,是来求婚的。 ——小姑娘的心就这么被轻易征服了。 然而,后来呢? 他再三推脱,找种种借口不愿托媒人提亲,甚至躲着女子。 任凭女子日复一日地等待、失望、再等待、再失望……好不容易成了亲,他却又很快变了心——二三其德。 女子在家中终日操劳,他却开口骂、动手打,实行家暴。 这,还是那个怀里抱着丝,找借口搭讪的小伙子吗? 终于,女子结束了这场婚姻。 不管是被抛弃也好,还是主动离开也好。 可是,回到娘家,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呢? 兄弟们的嘲笑、鄙视。 “曾经,我们也是海誓山盟,要白头到老的呀! ”可如今呢? 女子的年岁也并不大,但她的人生却似乎已经看得到尽头了。 诗的最后,诗人奉劝天下女子:万不可用情太深,遇上渣男,当断则断。 但是,真的能说到当断则断吗? 如果真的可以,也就不会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金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为什么,在感情的世界里,容易受伤的总是女人? 三、《陌上桑》中的“使君”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陌上桑》中的“使君”,大概是另一种形式的“渣男”了。 仗着自己的地位与财富,他甚至连氓那一番“抱布贸丝”的表演都懒得做。 单刀直入、语气轻佻——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这是谁家的姑娘? 来,上马和我一起回去吧! ”这样的同归,当然不可能得到任何保障。 “使君”的本意大概也就是——“玩玩”。 在他的眼中,罗敷不过是一个贫穷的采桑女。 即便长得再漂亮,还不是一样要每天吃力地劳作? 使君看上你,是你的福分。 这种遭遇,即使放在今天,有些涉世未深的姑娘大概也会头脑一热,跟着上车,从此幻想“嫁入豪门”的幸福生活了。 可是,罗敷却很清醒。 她不仅没有被诱惑,还非常聪明地回绝了“使君”的“好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话看似平常,却让人肃然起敬。 《陌上桑》的故事,因为罗敷的理智戛然而止。 “渣男”只不过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 也许,在她的生活中,这样的插曲经常会发生。 但是,“渣男”之所以能得逞,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女子的心软、幻想。 如果个个都能像罗敷一样理智,渣男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市场了。 四、司马相如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写到男女情爱故事。 总是写着写着会写到这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们的爱情经历简直集合了一切狗血爱情剧的关键要素——富家女与凤凰男幽会、私奔、咸鱼翻身最终男子变心、爱情以悲剧告终不可否认,司马相如才华横溢。 不然他的本家司马迁也不会在《史记》中如此连篇累牍地抄录他的文章,简直到了“犯规”的地步。 但是,和他的才华相匹配的,是他“渣”的等级。 他与卓文君的恋爱史,这里不再赘述了。 总之是他怎么死皮赖脸地勾搭富家女,然后制造舆论逼着富家女的老爹妥协,给他家产立身。 后来,司马相如凭着一篇《长门赋》发迹,就开始见异思迁,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还想着要纳茂陵女子为妾。 于是,卓文君不干了,写下了这首《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既然我当年有勇气义无反顾地跟着你走,今天我同样有勇气毫无畏惧地抛下你走。 五、张汝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最著名的词作。 李清照的生命中有过两个男人。 第一个是与她情投意合的赵明诚。 第二个则是她再嫁的丈夫张汝舟。 也许是李清照在她的前半生将所有好运都用尽了。 赵明诚在南逃途中去世,抛下李清照一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五十岁上下之时,她遇到了张汝舟。 从此,陷入了一场真正的噩梦。 张汝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他早就觊觎清照和赵明诚收藏的金石字画,李清照丧夫后,便想方设法接近李清照,关心她,安慰她,取得了李清照的信任,二人结了婚。 然而,婚后不久,张汝舟就露出了本来面目。 他的意图被李清照很快看穿,因此更加着意保护,不让张汝舟知道金石字画的藏处。 达不到目的的张汝舟变本加厉,与李清照不断发生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打脚踢。 这一切让李清照忍无可忍。 后来她又发现张汝舟营私舞弊、曾经虚报举数骗取官职,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同时要求与他离婚! 宋代有一条变态的法令——妻子状告丈夫,即使有理也要先判处2年徒刑。 但是,失望透顶的李清照已经顾不得了。 哪怕把自己搭进去,也要让这个“渣男”得到应有的惩罚。 最后的结果是:李清照与张汝舟离婚,张汝舟被依法判处徒刑。 而李清照经过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天之后获释。 这,可能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能取得的最好结局了! 六、李煜李煜,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感情,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后知后觉型渣男。 国家没了,感叹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是他;老婆病了,趁机跟小姨子偷情的也是他。 说起来,李煜和周后(名娥皇)还是姐弟恋呢。 据陆游《南唐书》记载,周后弹得一手好琵琶:元宗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 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 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他们二人你弹曲我作词,实在是天作地设的一对。 李煜对周后的爱也全在那首《浣溪沙》里了: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发布时间:2024-09-15 08:05:5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