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孙悟空离开唐僧三次的原因是什么 孙悟空三次离开的态度和成长 内容: 孙悟空离开唐僧三次的原因是什么 孙悟空三次离开的态度和成长《西游记》孙悟空三次离开分别是第一次拜唐僧为师的时候,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之所以离开都是因为唐僧误会孙悟空杀了好人。 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矛盾还蛮多的,毕竟孙悟空每次想要做些什么,都会遭到唐僧的阻拦,而且唐僧本是凡胎,有些事情他根本看不透,所以总会和孙悟空产生分歧,导致孙悟空多次离开唐僧,不过唐僧每次遇到困难,孙悟空都会及时出现。 剧中,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妖精化身的强盗,唐僧误会他杀死的是无辜老百姓,所以便与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孙悟空一气之下便离开了,最后还是被东海龙王劝回唐僧身边。 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白骨精是好人,加上猪八戒的挑唆,唐僧再次与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 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真孙悟空与假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唐僧面前,唐僧将真孙悟空赶走,最后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识破,唐僧与孙悟空才算是和好如初。 人的苦恼来自哪里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净;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三是你心中始终住着一个恶魔。 1. 人认识世界依靠自我六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识还有一个名字叫六贼。 《西游记》中还给出了六贼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六识之所以被称为六贼,是因为我们通过六识所认识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我们的自我世界。 人的智慧不同,导致认识分歧,于是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认知矛盾。 当人过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时候,这个矛盾就会非常激烈。 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矛盾正是因此产生。 毫无疑问,孙悟空杀掉六识是真正破除我执,认知真实世界的开始。 虽然说,唐僧与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转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 所以对于悟空杀六识,在唐僧眼里,悟空就成了滥杀无辜的一个强徒。 悟空因为杀了自身六识,被唐僧大骂。 说他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 忒恶,忒恶! 这时候的悟空,其智慧尚处于善恶分明的萌芽智慧状态。 所以他一听唐僧如此絮絮叨叨,来了一句老孙去也,一跺脚就离开了唐僧。 严格说起来,这次不算真正意义的被贬,是悟空自己赌气走的。 悟空去了东海龙宫喝茶。 结果又被老龙王给劝了回来。 回来之后,就被唐僧连蒙带哄带上了紧箍咒。 这个时候的悟空,他对世界的认知已经比其他人高明了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看出谁是妖怪,谁是好人,因为他已经除掉了自身六识。 其实对于所有人都一样,只有破除自身六识,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于真相。 我们经常说悟空识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 所谓的火眼金睛只不过是悟空当初在八卦炉中,选择巽位避火,巽是风位,有风必有烟,悟空因此被熏红了眼睛,所以才称为火眼金睛。 并不是说,这个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恶妖邪。 他识别善恶之能,是破除六识之后自动得到的。 其他八戒、沙僧等没有破除六识,自然不能通过幻想看出本质。 八戒因为没有这项功能,所以遭到了四圣试禅心的戏弄,而当时孙悟空就已经看出了四圣设局。 因为有了这项功能,在万寿山,唐僧说: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 悟空马上说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 过了五庄观之后,就该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呢? 咱们先看看这个白骨夫人的三次变化。 第一次,她变成了一个村姑。 以善良美貌模样来迷惑三藏师徒,结果悟空回来,二话不说,一棒子将村姑打死,这是斩三尸中的善尸。 孙悟空当时对唐僧说了这样几句话: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她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 当时说得唐僧彻耳通红。 面对妖精幻化的美丽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识别妖怪本相,自然会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善尸在作怪。 而悟空不顾唐僧反对,坚决铲除了这个善尸。 接着,白骨夫人又变化成一个老妇人,假装前来寻人讲理。 此为三尸之恶尸出现。 结果,悟空没等老妇人发难,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从老妇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说这个妖精连续两次被打,应该收手了吧。 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变化。 这次变成了一个老叟,假装是村姑的父亲,继续前来纠缠挑拨唐僧师徒。 这就是三尸之执念尸。 事实上,白骨夫人的三次变化可谓是漏洞百出。 而且悟空也曾经点出。 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 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听悟空的分析。 对于每个人来说,善尸、恶尸是根深蒂固于骨子里的东西,自己无心改变,他人难以撼动。 所以我们如果经常喜欢规劝别人的话,可以暂时停止了。 因为你的规劝,对于智慧没有开窍的人来说,毫无意义。 迎着老叟,悟空前去质问。 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训,居然还给悟空编故事。 这就是人性的执念在作怪。 他为了达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当然地妄想自己这次能侥幸骗过悟空呢。 白骨夫人的执念与所有凡夫的执念是相同的。 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眼前什么危险都会被选择性忽略。 这正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白骨夫人还憧憬在自己编制的美梦当中的时候,悟空悄悄念咒请来本地山神土地,让他们半空中做个旁证。 实则就是让大家帮个忙,挡住白骨夫人的退路。 这一招果然管用,山神土地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这一次,白骨夫人变幻的执念尸算是彻底被打杀了。 悟空成功完成了斩三尸。 表面看,悟空斩杀的是白骨夫人的三尸,实则是斩杀的自身三尸。 每个人身上都有善尸、恶尸、执念尸,之所以三尸难除,在于外界干扰太多。 若没有超于众生的见解和坚定的信念,根本不可能斩除三尸。 在这里,悟空就做到了。 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被念了无数遍紧箍咒之后,还被唐僧彻底赶出了取经队伍。 在这里,唐僧悟空有一段对话,读来颇值得玩味。 唐僧说: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悟空说:我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被人冤枉误解,实在是悲伤无奈无助。 对话中,唐僧还旁征博引、语重心长给悟空讲了如此一大套道理。 所有的道理,应该建立于真相之上。 而脱离于真相的道理,无论再天花乱坠,都是毒蛇猛兽。 悟空伤心程度可想而知。 不然不会说出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这样的狠话来。 那么此刻的悟空,被人误解了为什么这样激动呢? 或许有人觉得,谁被误解不激动呀? 当然,做为普通人这种激动可以理解。 但将来的悟空,或许就不这么容易激动了。 而此刻,他虽然破除了六识,斩杀了三尸,但他还有一贼没有破除。 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接下来,悟空要破除人性中最难的心中贼,也就是二心之恶心。 2. 恶心之恶读四声,不读三声。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 这个恶魔要袭击的对象是自己。 再通过自己作用于周围和自己接触的人。 这些人包括好人坏人,包括路人亲人,也包括你的朋友战友以及所有能接触到的人。 咱们来看看六耳猕猴出现之前,悟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这次悟空被贬得有些不值当的。 或者说有些莫名其妙。 悟空不过是杀了几个强盗。 开始时候,先杀的强盗头目。 唐僧马上撮土焚香祷告:你等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 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结果悟空就不高兴了,撒起性子来说: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悟空的话让唐僧颇为心惊,他说道: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起来? 自此之后,孙大圣有了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关系都面是背非了。 之后,到了一老汉家中借宿,悟空又杀了老汉的儿子漏网的强盗。 结果再次被贬走。 悟空走了,六耳猕猴来了。 他就是悟空的恶心,他是来为自己讨回公道的。 抢走了行李,打伤了唐僧,他要自己去西天取经了。 要不怎么说破心中贼难呢。 二人从天上打到地下。 地藏王菩萨的谛听看出来了,可是不敢说破。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悟空自己的恶心呀,他的二心除了自己能破除,再有就是佛祖了。 这正是佛法无边。 当年,佛祖如何收伏孙悟空的呢? 悟空觉得,是佛祖骗了自己。 那么这次,佛祖堂堂正正用金钵盂收伏了悟空的二心。 至此之后,悟空心中贼彻底破除,心中原来留存的那点疑虑也彻底打消。 看来,佛祖当年一点都没有骗你,无论你用善心一面与佛祖打赌,还是恶心一面与佛祖硬怼,你都逃脱不出佛祖的手掌心。 发布时间:2024-09-18 08:08:3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