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是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那么古人是如何行礼的? 内容: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人见面的时候都会行礼。 那么古人是如何行礼的呢?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作揖公元前前1043年,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去世,由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 周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朝政大事,由皇叔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摄政期间,干了不少大事,比如平定三监之乱,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等一系列制度。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制定了礼乐制度。 作揖,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环节。 《周礼·秋官司仪》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分为6种,分别是: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土揖是天子会见庶姓诸侯的一种礼节,拱手前伸而稍向下。 时揖是天子会见异姓诸侯的一种礼节,拱手向前平伸。 天揖是天子会见同姓诸侯的一种礼节,拱手前伸而稍上举。 特揖是孤卿等贵族之间的礼节,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是大夫级别高官之间的礼节,分别作揖。 旁三揖是卿大夫家臣之间的礼节,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按照礼仪制度,古代的作揖等级森严,非常复杂,不能搞错,否则就有可能被视为非礼、僭越。 3000年来,作揖这种礼仪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适应不同的场合。 作揖演化成拱手礼、抱拳礼、叉手礼等多种形式。 在武侠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大侠见面抱拳致意,这种礼仪就是抱拳礼了。 二、叩首但是,作揖并不是最恭敬的一种见面礼。 在古代,最恭敬的见面礼是叩首,即通常所说的磕头、跪拜。 叩首起源于祭祀天地祖宗的仪式,是一种较重的跪拜礼。 在叩首时,行礼的人要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记载:“荆轲回顾舞阳而笑,上前叩首谢曰:‘一介秦舞阳,乃北番蛮夷之鄙人,生平未尝见天子,故不胜振慑悚息,易其常度。 愿大王宽宥其罪,使得毕使于前。 ’”在这里,荆轲拜见秦始皇,当然要使用叩首的礼仪。 在应该使用叩首礼仪的场合,却使用作揖,会被人认为是桀骜不驯。 《汉书·高帝纪》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朝末年时,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孤傲不驯。 刘邦攻打到高阳时,听说了郦食其的名头,召唤他来见自己。 可当郦食其见了刘邦后,没有使用叩首,而是使用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当然,刘邦没有因为郦食其的狂傲而嫌弃他,将他留在身边,予以重用。 郦食其不负厚望,献计攻克陈留郡、出面劝降秦国守将、辅佐刘邦攻破武关,为刘邦灭秦抗楚、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叩首的顶级表现是三跪九叩。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一定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的礼仪,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发布时间:2024-10-25 08:05:54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