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记载:过阴的人从冥府归来 一位过阴老太太的自述 内容: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类人,与大众不同,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并不会哭,比普通人更加聪明,并且自从自己懂事的时候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在什么时候死去。 这些人在民间被称为过阴之人,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能被称为摸吓、摸瞎、驱鬼、下神、下阴、走了等等。 关于过阴的记载,中国的很多典籍中都有存在,如在《金瓶梅词话》的第五二回:你过阴去来? 谁不知道? 清朝著名文学家乐钧在自己的《耳食录》这样写道:阴牒勾人,往往有生人为之者,谓之过阴。 其人言语饮食,了不异人,但就睡则嗒焉若丧,呼之不能觉,盖其过阴时也。 榻下双履,必一仰一覆,尽仰其履则死不复返。 故每寝必扃其户。 惧为人所弄也。 后一月谁当死者,辄先知之,预见阴牒也。 过阴之人,他们的言语饮食,与平常之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睡觉的时候,则像死人一般,旁人是不能够叫得醒来的。 他睡觉的时候,床边的鞋子会有一只被翻过来,如果将其放正,过阴之人会立即醒来,如果将另一只鞋也翻过去,那么这个人很快就死掉了,再也醒不来了。 更为神奇的是,过阴之人每每醒来,会预言到未来一个月里,谁谁谁会死去,无不应验。 无独有偶,在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并且很详细地记录了过阴时候的整个过程,即便是现在读来,仍然是很有启发的。 乾隆年间,山东省淄博市下面的淄川区,有一个叫做小罗庄的地方,在这里住着一个叫王文正的读书人,就拥有过阴的本事。 每次醒来,他都将自己在过阴时的见闻告诉身边的人,没有哪一次不是应验了的,在当地很有名望,许多人都前来找他询问生死。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过阴醒来,醒来之后来不及告诉家人,就急匆匆地赶到隔壁村子里去,因为他在过阴时看见了一个老太太很面熟,似乎就是隔壁村子的人,他想要去通知这个老太太的家人早做准备。 当他来到隔壁村子的时候,村里面有人在出殡,王文正一打听,果然是一个老太太。 他待出殡仪式完成,就找到了这个老太太的家人,将自己在过阴时的见闻告诉了他们,说这个老太太在阴间得到了阎王的褒奖,已经前往富贵人家投胎去了,这个老太太的家人听完之后很是高兴,就问了王文正一些具体的细节。 王文正于是将自己在过阴时的详细经历再说了一遍。 他在过阴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阎罗宝殿,见到阎罗王正在处理公事,忙着审查刚刚被牛头马面抓来的鬼魂。 过了一会儿,王文正就看见邻村老太太的鬼魂来到了阎罗殿前,她刚要下跪,就被阎罗王一把扶了起来,并且让老太太在桌前坐下,并且吩咐鬼差端来了上好的香茶。 阎罗王为什么对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太太如此恭敬,王文正很少不解,就问身边的一位鬼差。 鬼差笑着回达道:可别小看了这个老太太,她一辈子就没有做过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就是她最大的功德了,也是大王为何如此敬重她的原因。 见王文正听得似懂非懂,鬼差就继续说道: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些私心杂念。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旦私心过重,就会生出种种邪念来,便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做起坏事,损害了他人,也让自己积攒的功德给抵消了。 虽然在人世间,像那种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的人很少,但是也并不是没有,眼前的这个老太太就做得很好。 等到鬼差说完,老太太面前的香茶也喝得七七八八了,于是,阎罗王就安排了两个鬼差,护送她前往大富大贵之家投胎去了。 王文正讲了老太太的事情,老太太的家人都很开心,在一起怀想其老太太生前的言行举止,确实没有做过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情。 由于王文正过阴的名声很大,大家也都很相信他的话,并不觉得是很虚妄的事情。 老太太的儿子一合计,将老太太的一生的经历总结成为了家训,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们都要牢牢的记住,这也是老太太最后的功德了。 小结中国人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由于因果循环的关系,我们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都会做一些好事,来为自己积累功德和修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世寻找一个好的出路。 虽然这样的说法,听上去有些荒诞不羁,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导人向善的好方法。 大家说呢? 参考资料:《阅微草堂笔记》、《耳食录》等 发布时间:2024-11-24 08:17:29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