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何孙权称帝后,为何东吴就开始走下坡路呢? 内容: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就曾想过要将势力范围扩展过去,奈何孙权其人听不得良策一意孤行,最终计划搁浅。 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四十七岁的孙权在吴地称帝,定都武昌,史称“吴大帝”。 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命其留守武昌辅佐太子孙登。 孙权称帝可以说是吴国的一个转折点,但遗憾的是这个转折点不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吴国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称帝即是向天下表明正统的所在,必然要讨伐叛逆。 此时三国的疆域大体确定,伐蜀,乃是破坏同盟自取灭亡;伐魏,又总是屡屡受挫于坚城之下,于是孙权把眼光放在了海外,想派军队攻取朱崖、夷州等地,朱崖就是今天的海南岛,而夷州也正是今天的宝岛台湾。 陆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连年作战吴军已经逐年减员,而夷州远隔大海,途中风波难测,士兵离开本土肯定要水土不服招致疫病,这是得不偿失的。 况且现在没有朱崖、夷州的百姓也无损国家的兵力,安抚百姓,宽缓租税才是现今首要做的事情。 孙权最终没有听从陆逊的意见,只不过将朱崖改成了亶州。 根据《吴主传》的描述,当年徐福假称为秦始皇寻找仙丹为名带着几千名童男童女来到了在亶州,最后在此定居繁衍后代。 有的时候吴地会稽郡的人能遇到从亶州来的人,会稽郡的人也有出海探险到达过亶州的。 根据以上记载来推测的话,亶州应该就是日本。 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春正月,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士兵万人出海寻访夷州和亶州。 这次出师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大陆首次出海寻访台湾的官方记录。 只是可惜,亶州在茫茫大海之中实在难以找寻,卫温等人只是到达了夷州,于一年后带了几千名夷州人而回,而出海的一万名吴军却损失惨重,如陆逊所说得不偿失。 孙权大为恼火,以卫温、诸葛直违背诏命办事无功为名,将二人处死。 发布时间:2024-12-24 08:04:38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