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司马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放着那么多正常的儿子不选? 内容: 刘禅之所以乐不思蜀,那是因为他已是亡国之君,生死掌控于司马昭之手,如若不装出一副智商欠费的样子,估计活不长久。 最典型的反例就是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他倒是没有乐不思蜀,还写词感慨故国神伤,结果落得个被毒死于狱中的下场。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至于唐宣宗李忱,那更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他当还是那个皇帝之后,完全换了一个人,文治武功都颇有作为,开启了“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 当然,也有皇帝是真的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晋惠帝司马衷,他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何不食肉糜? ”话说有一年闹饥荒,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殍遍地。 当底下官员呈报灾情的时候,司马衷却反问道,既然百姓们没有饭吃,那为何不吃肉羹呢? 这句话弄得底下人哭笑不得,人家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那还能吃肉羹啊? 很明显,这是司马衷真智障的最好证明。 对于司马衷,王夫之评价得好:“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此话不假,西晋确实因他而亡。 司马衷因为痴傻,导致其无法掌控朝堂,当时西晋的大权为皇后贾南风与太尉杨骏把持。 当时皇后贾南风因与杨骏争权,最终扳倒杨骏,夷灭其三族。 不过,贾南风并没能因此而大权独揽,当时朝政为汝南王司马亮所把持,为了争权,贾南风又引楚王司马玮将其除掉。 那么司马炎到底是怎么想的,放着那么多正常的儿子不选,非要选一个智障? 首先肯定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比较常用的继承人选择办法,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 当时司马衷乃是武元皇后杨艳所生,妥妥的嫡子。 当然,他并不是长子,他还有个同胞哥哥司马轨。 但司马轨死得早,所以司马衷便相当于嫡长子。 所以,立司马衷符合规矩。 当然,不是不可以改,毕竟司马衷是个傻子。 但司马炎还有其他的顾虑,以至于他要坚持这个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司马炎不选择司马衷,而另立别人做太子,这就改变了原则,就是说非嫡长子也可以做皇帝了。 这里可不是换个儿子当继承人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换一脉。 这就要讲到司马懿,他是司马炎的爷爷。 而司马懿有两个出色的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司马懿死后把家族的事业交给了司马师,但司马师无子,所以他把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抚养起来,当作自己的儿子。 司马师不长命,死的早,此时的司马家族正处于关键时刻。 年仅八岁的司马攸显然不能承担大任,所以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事业,扛起了司马氏的大旗。 约定以后要传位给司马攸。 但司马昭死后钦点的接班人却是司马炎。 因为当时司马攸的年纪尚小,虽然此时他已经十八岁,但此时的司马氏马上要面临的是代曹自立,当然是越大越好,司马炎已经三十了。 更何况司马炎是嫡长子,是长兄,让他去拜弟弟司马攸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对于司马昭来说,司马攸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名义上是司马师的儿子,如果他做皇帝,以后供奉的一定是司马师,而不是他司马昭。 总之,皇位又一次从司马攸身上擦肩而过。 那么,这一次司马炎死后,如果不立嫡长子继承皇位,那么舆论导向一定会落在那个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司马攸,这显然是司马炎不想看到的。 发布时间:2025-01-08 08:04:4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