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二年办一次的苗族鼓藏节 内容: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苗族历次大迁徙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夏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 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一直保留着过鼓藏节的习惯,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 该节日已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鼓藏节,苗语称“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 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记载,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 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 鼓藏节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 苗族聚族而居,雷山苗族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鼓社”为单位维系其生存发展。 鼓藏节的仪式由鼓社组织的领导“鼓藏头”操办,“鼓藏头”经由群众选举产生。 鼓藏节第一年二月申日举办“招龙”仪式。 全鼓社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由“鼓藏头”在五彩宝辇下主持“招龙”仪式。 苗族世代相传的古歌《枫木歌》中说,最早这个世界上有着12条水龙、12条旱龙,12条水龙是由水牛来主管,而旱龙由人来主管。 苗家人主要以养殖农耕为主,因此苗家人招龙主要是招“水龙”。 希望招回水龙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因此,招龙既是一种习俗,更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一年的七月寅日会举办“醒鼓”仪式,第二年十月卯日举办“迎鼓”仪式,第三年的四月吉日举办“审牛”仪式,第四年十月丑日举行杀猪祭鼓仪式,称为“白鼓节”,是“鼓藏节”的结束仪式。 鼓藏节活动以跳芦笙舞为主,一般持续5至9天。 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5-02-03 08:20:43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