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法器】拂子 内容: 拂子(梵vyajana)用以拂除蚊虫的用具。 即在柄上札束兽毛、棉、麻等而成者,功用与尘尾同,而形状各异。 又单称拂,或称作拂尘。 在印度,一般皆用此物拂蚊。 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佛在广严城猕猴高阁堂中,时诸苾刍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抓搔不息。 俗人见已,问言:‘圣者! 何故如是? ’以事具答,彼言:‘圣者! 何故不持拂蚊子物? ’答言:‘世尊不许。 ’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刍畜拂蚊子物。 ’”这是说由于比兵坐禅时,被蚊虫叮咬,搔痒不止,因此世尊才准允许比丘持拂子驱蚊虫。 佛陀允许之后,众中有人便以众宝作柄,以珍贵的牦牛尾为其拂。 俗家的人看见了,就讥诮的说:“圣者! 您虽剃发,而贪染却未除。 ”而去禀告佛陀。 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质:“有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细裂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 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这是说拂子的材料限于五种,即羊毛、麻、细裂布、已破旧之物、树枝树梢,而不许用珍贵的牦牛尾及其他宝物。 这是因为当时白牦牛尾所制之拂子,系最贵重者,与白马尾拂同称为白拂。 当时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即执白指侍于佛侧。 自唐代以降(降:通来),禅门盛持拂子,或以之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之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 又执行秉拂之职务的前堂首座等五头首,称秉拂五头首;秉拂子之侍者,称秉拂侍者。 或有得道者,其师则授予拂子。 日本镰仓时代以来,禅林亦用此拂子,后来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诸宗于法会、灌顶葬仪时,皆视之为一种庄严具,为导师所使用。 此外,密教于灌顶时,通常以拂子轻拂受灌顶者之身,作为去烦恼、除恶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 而拂子是禅宗祖师最常使用的教学道具之一,因此而参悟的因缘极多。 有这么一则公案:师(香严智闲)问僧:“什么处来? ”僧曰:“沩山来! ”师曰:“和尚近日有何言句? ”僧曰:“人问如何是西来意,和尚竖起拂子。 ”师闻举,乃曰“彼中兄弟怎么会和尚意旨? ”僧曰:“彼中商量道:即色明心、附物显理。 ”师曰:“会即便会,不会著什么死急? ”僧却问:“师意如何? ”师还举拂子。 这一则公案中,沩山的弟子讨论沩山竖起拂子是即色明心、附物显理的意思。 香严批评沩山的弟子们“会即便会,不会著什么死急? ”意思是说:悟入的人则当下悟入,不了悟的干著急有什么用? 于是这个僧人乃再度请教香严之意,香严仍是举起拂子。 这个动作穿透一切语言,直示如实佛性。 发布时间:2025-03-06 09:04:15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