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内容: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 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 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 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 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 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 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 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 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 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 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 “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 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 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 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 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 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 加封他们为亲王。 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 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 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 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 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 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 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 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 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 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 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 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 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 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 5万英镑。 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 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 一般大臣都得不到。 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 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 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 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 多尔衮大权独揽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 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 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 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 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 可是,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庆亲王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 即便有人弹劾,也安然无事。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 这些人享有同等的权利。 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 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 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 发布时间:2025-03-10 08:29:4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