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禅这位扶不起的阿斗,在其乐不思蜀的背后有什么深意? 内容: 在多数观众眼里,阿斗最闪亮的时刻是在蜀汉灭国后的一个宴会上。 作为亡国之君,阿斗被封安乐公,被软禁在洛阳。 司马昭也许是心存戒备,所以设宴款待阿斗和蜀汉一帮旧臣。 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歌女们跳着蜀汉地区的舞蹈,旧臣们看后纷纷触景伤情低头抹泪,只有阿斗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偶尔还和旁边的人互动:“这个好,这个好。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昭看在眼里,作为旁观者都似乎觉得有点气愤了,对左右说道:“狗东西,没心肝到这个地步,卧龙在世都保不住你蜀汉。 ”于是走过去问阿斗:“还思念故地吗? ”阿斗笑嘻嘻地摇摇头:“此间乐,不思蜀”。 感谢阿斗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千古名言,曾经给阿斗当秘书的旧臣听到,觉得真是脸都丢尽了,于是回到府里就对阿斗说:“您不该这么说,下次再问,您就回答,先人墓地都在蜀,日夜思念,记得哭着说。 ”后来果然司马昭又问阿斗这个问题,阿斗还是很机智的,他没有把“记得哭着说”这话也说出来。 司马昭看完阿斗的表演说道:“这不是你秘书说的吗? ”阿斗小小的眼睛充满大大的疑惑,惊讶的说道:“对啊,你咋知道的? ”哄堂大笑,效果拉满。 由此司马昭是彻底放下了戒心。 蜀国亡了,这是事实,阿斗想复国吗? 我觉得他想过,不过立马就打消了。 既然国破了,但自己好歹把命留着,人在梦想就在,万一就实现了呢。 乐不思蜀,给大家的印象是胸无大志,是数典忘祖,是贪图美色醉生梦死。 不过就靠这句话,他躲过了一盏鸩酒,躲过了三尺白绫,躲过了归乡路上的刀斧手。 可能很多人处在同样的情形会比阿斗做得更好,但是我想大多数人处在这个情形,会被司马昭安排得明明白白。 阿斗如果说他想回家,司马昭大概率当场就送他回家了。 阿斗继承了他爹一个重要的技能,那就是演技,这一出戏更当年他爹和曹操喝酒,讨论天下英雄时,听到打雷仍筷子何其相似。 当年阿斗在长坂坡被赵云救下之后,当场就被他爹演了一手,一定是记忆深刻。 实际上,阿斗在位期间并不傻,而且算得上是一个贤主,《三国志》中陈寿就曾评价阿斗,后主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历了十二年,没有改过年号;屡兴战事,但不曾妄下赦令,还做得不够出色么! 但自诸葛亮死后,这些体制渐渐缺损,前后政绩优劣对比就很明显了! 阿斗有一个优点,就是用人不疑,刘备临终前告诉阿斗,要相信丞相。 曹操临终前告诉子桓,要小心司马懿。 阿斗听了,曹丕没听,结果是都亡了国。 蜀国灭亡,有很多因素,阿斗投降实际上是避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曾经就说过,安乐公可以和齐桓公相比较。 当时的人说的话权威性更高,在宋代之前,阿斗的形象都是正面阳光的,在成都曾经的昭烈庙两侧分别是武侯祠和刘禅祠,只是可惜刘禅祠在北宋年间被毁。 发布时间:2025-03-11 08:41:27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