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上古人如何称呼自己的父亲?都有哪些称呼? 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如何称呼父亲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和人伦纲常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之所以会区别其他牲畜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懂得不同的行为规范,定下长幼尊卑。 不同身份的人应遵循不同辈分,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古时私塾老师,总是会用《三字经》作为启蒙教材。 《三字经》告诉每个孩子们,要遵守基本的人伦概念。 清朝文人梁章钜,在其著作《称谓录》中,详细归纳了古人对父亲的称呼,其中足有81种。 碍于本文篇幅所限,就挑几种对父亲常见的称谓,供大家共同品鉴。 甲骨文里,“父”就用来指父辈男性。 上古周朝时期,“父”就是对父亲最正式的标准称呼。 这一称呼延续至今,并衍生出“家父”、“老父”、“阿父”等不同的称呼。 《易·序卦》: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前段时间,由刘涛、周渝民主演的宋代古装剧《大宋宫词》,就闹出了这么一个笑话。 该剧有段台词是这么说的:“父皇(宋太宗)自幼喜欢三弟。 ”按照台词字面意思,宋太宗赵匡胤幼年时就有了三个儿子,这是第一个错误。 其次,宋代皇子一般称呼皇帝父亲为“爹爹”,而不是“父皇”。 所以说,“父”的使用范围虽然广泛,但也会根据不同朝代的文化环境,以及各地方的不同民俗,从而产生细微的改变。 除了“父”之外,战国末年,古人就开始用“爹”来称呼父亲。 张揖《广雅》:爹,父也。 程大昌《演繁露》:后世呼父不为“父”,而转其音“爷”,又曰“爹”。 《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也就是说,至少在两汉与三国时期,就有人称父亲为“爹”。 “爹”的这个称呼,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还用来代指奴婢称呼主人,小妾称呼丈夫。 潘金莲没口子叫道:“好爹爹,你饶了奴罢! ”虽然网上有人认为,这里的“爹”指的不是父亲,而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美称。 不过,这么多古文典籍都明确记载,古人确实曾用“爹”来称呼父亲。 这应该是比网上流传的那些说法,更具有说服力。 再来和大家简单介绍下,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人称呼父亲为“爸爸”? 三国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已经用“爸”代指父亲。 宋朝时期,陆游、黄庭坚都曾用“爸”一词,表示对自己父亲的称谓。 古时的“爸”,与今天的“爸”,虽然在读音上接近,写法却始终没有统一。 (宛磊:大概在“国语运动之后”,也就是近现代,“爸”字才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古人多用“八八”、“巴巴”,称呼父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上海还设立“88父亲节”,并希望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 原因就在于,“八八连缀形同父子”。 近现代,许多文人大家提倡白话文运动,才将“八八”改为爸爸。 (申报:八八连缀,形同父字。 ……音又与“爸爸”二字近似。 )在四川、云贵等地的方言中,“爸”还可指叔父、母亲、祖母。 隋唐时期,统治者们还用“爷”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木兰辞》中,花木兰便称呼父亲为“阿爷”。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水浒传》里,李逵称自己早已过世的父亲为“爷爷”。 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中,就经常能见到“耶”、“阿耶告知”等字。 这里的“耶”,指的就是爸爸,“阿耶告知”就是通知爸爸的意思。 不少古文里,经常会出现突兀的“耶”字,除表达特定语气之外,还有古人称呼父亲的意思。 以上几种,是古代人常用称呼父亲的词,还有“翁”、“考”、“君”、“伯”,都是古人对父亲的称呼。 综合来说,从上古周朝开始,“父”便用来代指父亲。 直到战国末年和两汉时期,“爷”、“爸”、“爹”等词,也成为父亲的特殊称谓。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正规的称呼,还有少数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口语称呼。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部族顺势南下,建立政权。 此时,南北文化逐渐包容,对父亲的称谓上,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区别。 南朝大文学家颜延之,就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君家阿公”。 “阿公”即为在乡下种田的父亲。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 ’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偃羞而退。 ”元朝时期,女真族又称呼父亲为“阿妈”(阿玛)。 电视剧《还珠格格》里,五阿哥永琪就经常称呼父亲乾隆皇帝为“阿玛”。 “阿玛”一词,就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 《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宋代,不少北方地区的人们,还称呼父亲为“老子”。 直到今天,华东、华中少部分地区,还用“老子”称呼自己的父亲。 文学典籍中,“老子”一词有大佬风范,属于父亲的俗语称呼。 从“老子”这个词还衍生出“老汉”、“老儿”。 电视剧《白鹿原》里,鹿子霖就用一个字“大”,称呼他的父亲鹿泰恒,这是属于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称呼。 此外,唐玄宗李隆基还用“四哥”一词,称呼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 这也证明,至少唐朝中期,“哥”也泛指自己的父亲。 《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 不过,唐玄宗之所以称呼父亲唐睿宗为“四哥”,主要还是因为发音不同。 “哥”一词在突厥语中,发着“咔ka”的音。 唐朝多民族融合混居,唐玄宗身兼百家之长。 他说的“四哥”,或许从突厥语来看,应该就是指“父亲”的意思。 亦或者是对自己父亲唐睿宗排行老四的通俗称呼。 到了明朝,各个地区又涌现出许多不同对父亲的称谓。 川渝地区称呼父亲为“老汉”,云南的白族人用“阿堤”称呼父亲。 沂蒙山区,叫爸爸为“爷”,爷爷同样也是“爷”。 区别是,称呼爸爸的“爷”发二声,亲爷爷则是一声。 沪苏锡一带,都称父亲“爷”,发音类似于“牙”,广东客家喊父亲为“伯伯”或者叫“叔叔”。 广东人从明朝时起,便称呼父亲为“老豆”。 还有丈夫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泰山),妻子对丈夫父亲的称呼(公公),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先父、先君)。 总之,古人对父亲的称谓多达数十种。 不管如何变化,父亲永远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挡风遮雨,不计回报地给我们投入无私的爱。 发布时间:2025-03-15 08:15:4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8000.html